擅长: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诊疗,尤其是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足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绝大部分的主动脉夹层在发病前是没有症状的。 然而,少数主动脉夹层病人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头晕、心慌、心律不齐、恶心、呕吐、胸痛和腹痛等症状。一旦出现胸痛和腹痛,这意味着患者随时可能会发生主动脉夹层。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是在主动脉夹层发生后才被送往医院的。疼痛主要表现为胸背部的撕裂样疼痛,并且这种疼痛会向下、向腹部和盆腔放射。因此,一旦出现这种疼痛,患者需要及时就医。
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可以引起腿麻。 静脉曲张的原理是由于人体老化,静脉壁受到静脉血液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静脉破坏,静脉越来越粗。直观上看,表浅静脉蜿蜒迂曲,像蚯蚓一样在皮下走行。 当静脉曲张逐渐发展到4期或4期以上时,会出现一系列皮肤并发症,如皮炎、皮疹和硬质性皮病,这些都可能引起皮下神经病变,从而导致脚麻。当然,这个区域通常在脚踝区域及脚踝以下。
腹主动脉瘤的覆膜支架植入术,顾名思义,就是在腹主动脉内放置一个带膜的支架,以完成腹主动脉的封堵。封堵腹主动脉的同时,还需保证患者双下肢的血供。 因此,支架设计为分叉型。这种分叉型支架是由一位阿根廷教授在1990年发明的。通过带膜的分叉型支架,近心端锚定在正常的血管段,远心端通过分叉结构,一边建立到左侧的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另一边建立到患者右侧的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的正常血管段。 建立完支架后,血流只流向带膜的支架内部,并流向双下肢,而不冲击患者的腹主动脉瘤瘤体。这样,瘤体内部会逐渐形成血栓,进而机化、萎缩,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静脉曲张穿弹力袜是有用的。 静脉曲张的原理是下肢静脉血液淤积在下肢过久,进而破坏静脉壁,导致静脉增宽增粗的过程。通过弹力袜把多余的静脉血液挤回心脏,可以有效地避免静脉曲张发展过快,并且进一步治疗静脉曲张。 当然,这只是针对轻症的静脉曲张患者。如果出现中重度静脉曲张,弹力袜只能起到预防发展过快的作用,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腹主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指随着人体老化,腹主动脉弹性变差,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血压增高持续冲击血管壁,导致血管持续变大,膨胀起来像瘤体一样。 当瘤体达到一定直径时,才被称为腹主动脉瘤。其诊断标准一般是指直径超过3cm,或者直径超过正常主动脉直径的1.5倍,才称之为主动脉瘤。
下肢静脉曲张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预防措施。 首先,要避免静脉血液在下肢长时间留滞,因此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其次,应尽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压式方法,如手动按压或促进肌肉收缩,例如经常做一些绷脚运动。另一方面,可以佩戴弹力袜,也称为静脉曲张袜,以有效预防静脉曲张。
主动脉夹层破裂可能导致两个严重的主要后果。 第一个后果是,随着夹层的持续撕裂,中膜和外膜会变得越来越薄弱。随着假腔的压力不断增加,假腔会持续增大,随时可能再次引起大破裂。一旦大破裂发生,血液会迅速涌入胸腔,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第二个严重后果是,随着夹层的撕裂,可能会引起脏器缺血。随着夹层向下撕裂,可能会撕裂到肠系膜上动脉,引起肠缺血。继续向下撕裂,可能会撕裂到肾动脉,引起肾缺血。如果继续向下撕,可能会撕掉双侧髂动脉,引起双下肢缺血。因此,主动脉夹层需要及时就医。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可能发生在特定人群中的疾病。 首先,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其次,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也容易患病,而这部分人群实际上也是老年人的一部分。随着人体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持续进展,血管弹性会逐渐变差。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那么腹部血管就会持续受到血流的冲击。当腹部血管弹性变差后,由于血液的持续冲击,血管会像气球一样被吹大,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腹主动脉瘤。 只有当瘤体达到3厘米,或者达到正常主动脉直径的1.5倍时,才能确诊为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可能会向上发展,影响到患者的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向下发展,则可能累及患者的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进而形成主髂动脉瘤。
极少数主动脉夹层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因为主动脉夹层的原理是血液冲击动脉壁导致动脉内膜撕裂。 一旦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持续灌注,可能撕裂至患者的肠道和肾脏。这是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过程,一个非常凶险的过程,随时可能出现主动脉进一步破裂引起大出血和死亡,或导致肾功能衰竭、肠坏死和缺血等,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少数不典型的轻症夹层,如局限性夹层或壁间血肿夹层,可以考虑暂时进行保守治疗,但需要动态观察。一旦夹层有所进展,也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老人突发主动脉夹层时,第一处理是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在家里,当下的处理方式包括让老人平卧,并且及时给予降压药,不要让老人行动。这时候应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医生和急救车来了以后,会给予患者及时的进一步处理,包括用药,如降压药、镇静和镇痛。 当患者到达医院后,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治愈患者的主动脉夹层,避免进一步的血管破裂等风险。
腿上出现紫色的血丝,这通常是一种轻症的静脉曲张,也被称作毛细血管静脉曲张。 它是静脉曲张最初级的表现。随着人体老化,静脉回流逐渐受到障碍影响,表浅静脉的压力逐渐增加,导致静脉结构发生变化。原本看不见的毛细血管会逐渐变得粗大,颜色也会变得更深。 对于毛细血管静脉曲张,通常不需要积极的手术干预,但需要引起重视。改善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改变生活习惯,比如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多休息,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此外,还可以佩戴专为静脉曲张设计的弹力袜,以辅助物理治疗。
静脉曲张引起的皮肤瘙痒,可以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用药来治疗。 内源性用药主要是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例如七叶皂苷类药物,包括七叶皂苷钠和地奥司明等。这些药物能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含有毒素的静脉血液持续刺激皮肤,从而减少瘙痒。如果出现皮肤皮炎或皮疹,可以口服消炎药物,如舒洛地特,以有效去除静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 外源性用药主要是涂抹擦的药物,对于静脉炎症或静脉曲张引起的瘙痒,建议使用针对无菌性炎症和血管炎症的药物,如喜疗妥软膏进行擦拭。
腹主动脉瘤是否需要达到5cm才治疗,因人而异。 所谓的5cm,是基于以往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达到5cm的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非常高,年破裂率可达7%-11%,即每年大约有10个腹主动脉瘤病人因达到5cm而破裂。然而,未达到5cm的腹主动脉瘤也可能破裂,例如3cm的腹主动脉瘤年破裂率为3%-5%,虽然较低,但破裂仍可能发生。 因此,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如果患者体型较小,主动脉直径较细,达到5cm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可能在3cm时就需要及时治疗。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血管壁过于薄弱,导致动脉局部可能发生破裂。另一方面,内源性血压过高,持续的血压增高会持续导致动脉壁受到撞击。动脉壁受到撞击后,动脉瘤就像吹气球一样,会越吹越大。当到达一个极限后,动脉瘤也会像吹气球一样,由于血压过高而破裂。这两个原因结合在一起,动脉瘤更容易破裂。一旦发生腹主动脉瘤破裂,会导致大出血,大量血液涌入腹腔,患者会迅速死亡。 因此,一旦发现有腹主动脉瘤,需要及时就医。
早期的静脉曲张不会出现水肿症状。 通常所说的静脉曲张合并水肿,是在静脉曲张发展到中期时才会出现,也就是按照CEAP分级,处于三期的静脉曲张患者才会有水肿。 其原理是:下肢静脉血液在下肢滞留的时间越长,静脉受到的压力就越大。静脉在长期受到压力后,会导致静脉壁的破坏,使得静脉壁变薄、静脉变粗。随着血液在此处积聚越来越多,进一步破坏静脉壁的过程也会随之发生。
腹主动脉瘤支架术后的腹痛可能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 一种原因是支架本身造成的,因为植入的腹主动脉支架需要比正常血管直径粗,以便能够固定住并防止移位。因此,支架的膨胀力可能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患者感到疼痛。 另一种原因可能是腹主动脉瘤本身发生破裂或其他血肿,这会在血管周围引起疼痛,使得患者术后可能会持续感到疼痛。还有一类患者,如果栓塞了肠系膜下动脉或髂内动脉,可能会引起相应的分支缺血疼痛。对于这些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因人而异。 如果患者症状严重,面临动脉破裂出血和脏器缺血坏死的风险,需要紧急干预和治疗夹层。然而,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夹层没有继续撕裂或发展,建议等待夹层急性期过后。这是因为急性期过后,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会代偿,术中血压不会过高。 此外,在夹层急性期,血管内膜处于水肿状态,选用的支架可能与患者血管尺寸匹配,但随着夹层进展到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水肿消除后,支架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移位。因此,具体时机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主动脉夹层支架通常是终身的。 我们所说的主动脉夹层支架的原理是,由于主动脉内膜发生破裂,血液持续涌入内膜和中层之间,形成真假腔之分。主动脉支架是一种覆膜支架,通过股动脉穿刺将支架输送系统送入体内,然后在动脉夹层的破口处释放支架。 这种支架的膜刚好贴合在主动脉内膜的破口上,帮助主动脉内膜修复,并预防血液进一步涌入假腔。这是一种治疗方法。植入这种支架后,是无法再取出的,并且不会因为时间变化而发生裂变或溶解,所以这种支架一般是终身的。
主动脉夹层破裂的致命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夹层撕裂后,血液涌入血管内膜和中层之间,导致压力持续增加。随着压力的增加,外膜和中层会继续向外扩大,有可能随时发生第二次破裂,即真正的破裂。一旦真的破裂,大量血液涌入胸腔,患者会因急性大出血而死亡。 第二个引起严重后果的并发症是,随着主动脉夹层向下撕裂,可能撕裂到重要脏器。向上,如A型夹层,可能撕裂到颈动脉,引起急性脑中风;向下,可能撕裂到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双侧髂动脉,导致相应脏器的急性缺血,如急性肠缺血坏死、急性肾缺血坏死和急性下肢缺血坏死。无论是哪个脏器出现坏死,都是致命的。因此,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下肢血管堵塞分为两种情况:动脉堵塞和静脉堵塞。 动脉堵塞的症状主要包括肢体缺血,导致肢体冰冷、麻木,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出现行走障碍,即间歇性跛行,进一步发展为静息痛,即患者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最终,这可能导致肢体破溃、溃烂,甚至坏疽。 而静脉堵塞则主要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首先表现为肢体肿胀和疼痛。如果血栓脱落,还可能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