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如体外膜肺(ECMO)的建立与管理,长期从事对冠心病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是好不好治的问题,而是要看心肌梗死所影响到心肌坏死的面积和范围。如果病人处理得早,病人一发现马上来医院进行积极或早期干预,使病人血管开通时间更早,对于病人的恢复是最好的。但是由于特殊情况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病人到医院时间比较长,在这种情况下梗死面积和范围可能比较大,可能合并心力衰竭或严重休克,因此要使用辅助血压的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呼吸机等等,这些都是要进行复杂的综合治疗。
房颤的栓子脱落有可能引起心梗,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房颤的栓子脱落更加有可能引起常见的中风、脑栓塞的情况,因为血管的因素,栓子容易通过主动脉引起脑血管堵塞。房颤栓子脱落的预防是很重要的,不是等到房颤发生后或者栓子脱落后再进行治疗,对于房颤的病人,现在要规范地根据病人情况进行抗凝的药物治疗,经过药物治疗之后,病人发生中风的风险相对更少,房颤的病人还要注意和心脏有关系的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急救药物分为几类:第一个是硝酸甘油,是最常见或最容易得到的非处方类药物,除这个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中成药的急救药物,包括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等,这些是心肌梗死急性期或早期好用的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吸氧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因为心肌梗死后,心肌出现大量氧消耗,在这时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吸氧,补充心肌的氧耗,减轻心肌耗氧,并不是所有的病人必须要给予吸氧,一般要检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5%,这时可能要进行吸氧;
心肌梗塞后,饮食呈金字塔模式。首先要少盐,少吃糖分高的,要减少脂肪类,如内脏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动物内脏。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以清淡饮食为主,少放点油和盐,要多吃点蔬菜、水果,肉的摄入方面尽量选择白肉,也就是鱼肉或鸡肉等肉类食品,补充必需蛋白质,除此之外,有部分病人可以选用粗粮,目的是保持病人大便通畅。
心肌梗塞的前兆常见的是病人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心绞痛的症状,心绞痛的症状是胸口闷痛或是活动后出现胸闷痛的表现,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胸闷痛,伴有左前臂、口腔或咽部疼痛。心梗前兆往往在心梗发作前2周左右发生的,这种情况下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果心脏情况越来越差,心肌梗死发作后再干预,这时病人的心脏已经受到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再灌注治疗,包括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或冠脉搭桥手术,还有溶栓治疗,这些治疗方案目的是要改善病人血管堵塞的情况,接下来要注意加强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堵塞或血栓堵塞的风险,另外要稳定斑块,使斑块更加稳定,减少复发的风险。
下壁心肌梗死非常严重。经常见到部分病人出现低血压休克的表现,如果堵塞部位比较高,甚至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严重的心动过缓会造成病人猝死,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要进行临时起搏器的植入,改善病人的心跳症状。除这个之外,下壁心肌梗死的梗塞范围可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休克的几率比较大。
突发性心肌梗塞症状包括持续性胸闷痛,没有办法缓解胸痛的持续时间,可能超过30分钟,有部分病人伴有冷汗出的情况,部分病人出现左上臂麻痹感,出现牙痛、咽部放射痛等等。还有一部分病人如果是下壁心肌梗死,可能出现腹痛或上腹痛的表现,突发心肌梗塞症状比较多,有可能比较隐匿,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心电图检查和心酶、肌钙检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早期鉴别出病人是否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持续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可能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的表现。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胸前区,在胸前区域有病人出现闷痛、隐痛、剧烈疼痛,伴有冷汗出的情况,这个部位并不是绝对的。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左前臂疼痛;有病人可能出现牙痛、咽喉痛;有些病人出现腹痛,特别是上腹部胀痛或闷痛。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原则,首先是早期开通血管,早期开通血管治疗对于病人抢救非常重要,没有在早期对病人的血管干预或病人血管保持通畅,梗死面积或范围越来越大,随着范围扩大,病人发生心衰、休克的风险越来越高。因此,临床上经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前壁、前侧壁等部位都要进行及早再灌注治疗,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冠脉支架植入手术非常普遍,对挽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非常重要。再灌注治疗里最重要的一条是通过支架手术能够使病人血管开通,无论是下壁心肌梗塞或是其他部位的心肌梗死,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病人的预后非常有帮助,这样可以减少病人今后出现心肌梗死后的心衰或休克的风险,所以建议心肌梗死的病人早期进行再灌注治疗。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区别:第一,是胸痛性质,疼痛程度一般在5-10分钟内,心绞痛几率较大,如果超过30分钟没有办法缓解时,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看看有无合并其他并发症;有些病人出现冒冷汗、休克,有些病人出现心衰、气喘,这种情况下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更大;
心肌梗塞做不做支架,第一个是医生的决策,目前来看做支架的效果或做支架的综合疗效是非常不错的,有部分病人可能是急性血栓堵塞,这种情况下手术过程中反复的血栓抽吸,把栓子抽掉,也不一定要放支架。有部分病人可能由于家庭条件没有办法进行支架手术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用溶栓药物治疗,溶解血栓,对于病人的预后也是有帮助的。
前间壁的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里常见的一种类型,梗死部位和心电图判断非常重要,前间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是V1导联到V3导联,也就是胸导联的1-3。在这种情况下所涉及或影响到的血管是以左前降支血管为主,左前降支血管堵塞影响范围比较大,涉及的范围包括左室前壁、室间隔等重要部位,出现前间壁心梗很有可能导致休克的症状,有部分病人会出现早期心衰的表现,很快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的表现。
心房颤动和心肌梗死的关系多见的是心肌梗死引发的房颤,心肌梗死后往往使心肌受到损害、坏死,在这段时间心肌纤维或心肌厚薄程度发生变化,心电活动出现异常。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里面常见的可能是房颤,心肌梗死之后引起房颤的案例也是非常多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如果心肌梗死合并房颤,加强抗凝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房颤后引起血栓栓塞的风险非常高,要加强抗凝的治疗方案。
心衰的分级有两类分级,一般选用纽约的NYHA心功能分级,这种分级是根据病人的心脏症状进行评判的。如果心衰病人没有什么症状,运动耐量不错,则判定为一级;如果活动后稍微出现气喘或有一定的呼吸困难,可能到二级的心力衰竭;
早期心衰要看病人的基础疾病的状态,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等,有些病人合并有甲亢,早期心衰出现时往往是这些疾病,这些基础疾病引起结构性改变,常见的可能是心脏扩大或心肌变薄、变厚,心肌状态发生改变,这时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关于心肌坏死的面积,只要出现心肌坏死都有可能出现心衰,并不是坏死到一定程度再出现心衰。心肌梗死的病人要进行早期的再灌注干预,血管开通得早对心肌的损害会减少,从而减少发生心衰的风险,因为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衰会引起心脏结构性改变。
右心衰常见于左心衰、左室颤、左室功能受损,连累右心功能衰退,还常见的是心肌梗死后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引起心衰的表现。还有情况特殊的,比如肺栓塞,肺栓塞的病人就是右心的血很难回到左心,左心泵血不够,从而出现低血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