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肾使用CT检查是可以拍出来的。 肾脏CT检查分辨率高,可以发现直径0.2厘米左右的微小囊肿。多囊肾的患者通过CT检查,可以发现双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双侧肾脏内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囊肿。如果囊肿发生出血或者感染时, CT检查也可以发现异常的信号。由于CT检查价格费用高,且具有放射性,不适合孕妇,所以不作为多囊肾的首选的检查。 多囊肾作为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对人体危害比较大。随着囊肿增大,最终会破坏肾脏结构,导致尿毒症。

一般IgA肾病3级病情不能治愈。 IgA肾病是属于慢性肾炎综合征范畴,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的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并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只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性的治疗。 临床上,IgA肾病共分为5级,其中1~3级属于低危预后较好,4~5级属于高危容易发展成尿毒症。IgA肾病3级虽然不能够治愈,但是通过药物治疗以后,可以使病情长时间稳定,避免血压升高带来心脑血管并发症。

尿道炎与肾炎的区别如下: 1、发病原因不同,尿道炎发病的原因与各种致病菌感染有关系,是属于感染性的疾病。肾炎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系,是属于免疫介导性炎症性疾病; 2、临床表现不同,尿道炎表现的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出现红肿、有分泌物。肾炎主要表现的是血尿、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肾功能下降等等; 3、治疗方法不同,尿道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肾炎治疗的方法因人而异,部分肾炎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一般大多数急性肾盂肾炎不会经常复发,少数患者会经常复发。 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生与各种致病菌感染有关系,所以需要选择强有力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杀菌治疗,治疗时间不能太短,否则容易复发。所谓复发是患者治疗以后症状消失,尿菌转为阴性,但在短时间之内,再次出现细菌尿,而且细菌种类与上次感染相同。 一般如果存在尿路梗阻,有泌尿系结石或者先天性尿路异常的患者容易出现复发。针对反复发作者,可以给予长疗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高血压肾病与肾性高血压不是一个病,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两者的发病原因不同,高血压肾病是指长期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属于继发性肾脏病。而肾性高血压是由于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血压升高,是属于继发性高血压; 2、两者的临床表现不同,高血压肾病主要表现的是血压升高,可以出现轻中度尿蛋白增多,一般很少出现红细胞尿,多伴随有左心室增厚。肾性高血压多伴随不同程度尿蛋白增多,有些表现有大量蛋白尿,会出现水肿、血尿等等。

儿童IgA肾病是在儿童患者上出现的一种肾小球疾病,该疾病的特点是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免疫球蛋白A的沉积。这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多种多样,预后也不同。 部分IgA肾病会进展至尿毒症,血尿是儿童IgA肾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在劳累或者感染时会出现肉眼血尿,有些患者表现的是持续性镜下血尿。除此之外,有些会伴随尿蛋白的增多,还会出现血压升高、肾功能下降等等。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吃激素有用,只有少数肾病综合征吃激素无效。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如果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型或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用激素治疗非常有效,短时间之内患者的病情就会好转,比如尿蛋白转为阴性、水肿消退、肾功能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要掌握激素的应用原则,就是开始使用激素剂量要足,减量要缓慢,维持时间要长,否则过早、过快的停用激素,会导致疾病的复发。 如果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治疗无效。

肾衰竭指标多少需要透析根据病情而定。 1、如果是急性肾衰竭,血肌酐达到353.6微摩尔每升,或者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血钾大于6.5毫摩尔每升,或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pH值小于7.15,都是透析治疗的指征。通过透析治疗可以稳定内环境、清除代谢产生的各种毒素,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以及原发疾病的治疗,对于肾功能的恢复有帮助; 2、如果是慢性肾衰竭,血肌酐大于707微摩尔每升,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毫升每分钟,也是需要透析治疗。

MCD肾病又称为微小病变型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通常光镜下肾小球形态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检查是阴性,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电镜下面发现有广泛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该病多见于儿童,大多数起病突然,表现有大量蛋白尿,每天蛋白尿的排泄量大于3.5克,会出现明显的水肿,血白蛋白低于30克每升。患者感觉腹胀、体重增加、尿量减少,有些感觉到乏力、腰酸不适,容易出现疲劳。大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

IgA肾病牛津分级共分为5级,标准如下: Ⅰ级,肾小球轻微病变,小管间质基本正常; Ⅱ级,小于50%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或者硬化,可见小的新月体; Ⅲ级,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轻至中度增生,局灶节段性加重,部分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出现水肿; Ⅳ级,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中、重度增生,45%以下的肾小球可见新月体,肾小管出现明显的萎缩; Ⅴ级,病变性质与Ⅳ相同,但更加严重,45%以上的肾小球可见新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