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 肺癌的分类除了非小细胞癌之外,对应的就是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是肺癌中预后相对比较好的一种肿瘤,肺腺癌是最近几年发病率在增高,但治疗效果相对比较好的肿瘤。 相当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在具备东方人、女性、不吸烟、腺癌,这4个条件的基础上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非常高。

非小细胞肺癌的肺腺癌发展到了晚期,控制起来都相对比较困难。 主要是疾病发展到了晚期,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免疫力明显下降,出现这种情况首先看看患者有没有驱动基因。如果有敏感的驱动基因,尤其在有针对这种基因的靶向药物,患者的控制相对说来就容易。如果没有,只能考虑化疗或免疫治疗,控制起来就相对较困难。

诊断是不是得了肺癌的方法有: 1、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来做出诊断,若患者反复有咯血、胸痛、气紧,再结合肺上的一些体征。 2、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头部的磁共振,或者是全身的骨扫描以及PET-CT。 3、病理学诊断:这是最高级的诊断,对于疾病的类型判断、治疗方案与预后有相当强的指导意义。

肺癌吃靶向药物耐药要分几种情况看: 1、原发肿瘤在逐渐长大而没有出现远处转移,局部控制不好而没有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可以继续再使用原来的靶向药物再加局部治疗。 2、完全没法控制:肿瘤呈爆发趋势,只能换新的靶向药物,在换药之前需要做二次活检,搞明白靶向药物耐药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判断肺部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纯从肺部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做出判断,这种做出的判断会有一定的误差。 2、病理学诊断:做出100%准确的诊断,只能够通过切除或活检获得的组织,在显微镜下通过固定染色切片后做出的结论,这样才能够100%准确做出良性、恶性的判断。

小细胞肺癌会引起胸腔积液。 肺癌的细胞、组织如果侵犯到了脏层胸膜,就会影响胸水的形成,增加胸水的生成,吸收减少,造成液体在胸腔内积存。 小细胞肺癌一旦出现胸水往往表现为量比较多,而且引流后会迅速增加,引流出来的胸水往往是血性的,这是一种预后不良的表现。

肺鳞癌严重到3B期后就不能手术了。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一般我们衡量一个患者能不能手术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疾病阶段:如果患者的临床分期到了3B期后,不建议手术。 2、患者的全身情况比较糟糕,没办法耐受手术,也不建议手术。 3、理论上能够做手术,但技术没办法达,这种也没法手术。

绝大部分肺腺癌不需要放疗,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使用放疗。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效果类似于手术,但是对全身的创伤相对比较小。如果肺腺癌造成了局部的梗阻,尤其是压迫了上腔静脉,或手术切除后出现了残端阳性,这种需要做放疗。 另外,肺腺癌发生了脑转移、骨转移后,通过某些方式的放疗,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

判断肺癌的早晚期有以下几个维度: 1、肿瘤本身的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 2、要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淋巴结转移到肺内、纵隔、对侧的纵隔、锁骨,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分期。 3、有没有远处转移:这是早期和晚期的重要分水岭。

肺癌术后长期管理需要注意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的呼吸功能锻炼以及肩关节功能锻炼。 2、复查:术后至少在2年内,每半年需要复查一次胸部的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必要时做头颅CT或者是骨扫描,在2-5年,检查一般是建议每年一次。 3、心理疏导。

肺结节小于5毫米,不管结节的形态、密度,被描述成为混合密度、有毛刺、血管,等一些可怕的征象,建议定期复查,根据下一轮的复查结果,再做出进一步处理。 我们把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称为微结节,这种结节在临床上没有太大的意义,或者是即便是早期的癌前病变,在规律的复查下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来看,还没有一个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有一些泛靶点的药物可以尝试,但是没有纳入指南中。 现在针对小细胞肺癌的主流治疗还是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尤其是近年加的四五类单抗药物,以及最新的指南纳入的特瑞普利单抗,对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相当的好处。

经常咳嗽和肺癌之间完全不能划等号。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由于某些原因刺激到了气管上的感受器,人类形成了一种经过缓慢吸气后突然加速,用来清除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当然这种刺激气管可以是炎症、异物,也可以是肿瘤。 肿瘤如果没有刺激到大气道,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咳嗽。

早期肺癌术后有胸水和咳嗽的处理方法如下: 1、有胸水:努力做呼吸功能锻炼,然后加强患者的营养,一般在一段时间内胸水就会被吸收或者是分割包裹。 2、术后的咳嗽,尤其是顽固性的干咳:往往和术后做了淋巴结清扫有关,在恢复过程中,周围的炎症对于支气管形成的刺激有关,需要用药物来对症处理。

肺癌出现咳血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 如果病变位于大气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咳血表现为鲜血或有血凝块。如果肿瘤病灶位于远端肺泡或者细支气管,咳血的表现是痰中带血或有陈旧性的血丝。 如果咳血的程度比较重或者是出现了大咳血,造成窒息,可能病情就显得比较危重。

晚期肺癌扩散了要根据不同的发展程度,需要在处理转移灶的基础上再治疗肿瘤。 具体讲,如果是出现了脑转移,可能颅类的病灶要加以处理,以及处理原发病灶。如果出现了胸腔转移,需要处理胸水,再根据情况看能不能处理原发病灶。如果肿瘤造成了上腔静脉梗阻,需要进行放疗。

肺腺癌晚期会咳嗽,尤其是在化疗时会咳嗽,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肿瘤本身对气管或者支气管形成了一定的刺激,引起支气管上的牵张反射器的神经反射,给大脑发出的指令,患者就会产生咳嗽反射。 2、肺癌到了晚期,由于肿瘤对支气管的阻塞,形成了阻塞性的炎症,局部出现了感染,这种咳嗽形成的原因就是感染性的。

判断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的方法就是看分化的程度。分化越高,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生物学行为就越接近正常细胞;分化越低,细胞越接近于原始细胞,生长发育、转移、侵犯就越猛烈。 如果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很低,很容易转移和侵犯的肿瘤,说明肿瘤细胞本身的恶性程度相对比较高,就更容易发生转移和侵犯。

如果小细胞肺癌引起后背疼痛,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的细分。 1、若是偶尔出现的隐隐作痛,往往和肿瘤侵犯了胸膜以及膈肌,形成反射性的疼痛有关系。 2、若疼痛位置很恒定,而且程度比较重,往往和直接侵犯后背的脏层胸膜有关系。 3、由于肿瘤对全身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其他几个部位的功能不适造成反射性的背部疼痛。

肺炎不会进展成肺癌,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肺癌容易合并肿瘤周围的炎症,尤其是中心性肺癌由于它对支气管或气管形成了阻塞,会造成远端的肺组织形成大片的炎症,称为阻塞性肺炎。 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比普通的肺炎更为困难,这主要在于炎性感染的物质无法排出,形成了阻塞性肺炎,提示肿瘤发展到了有一定难度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