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提高免疫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增强患者的营养:在营养充足、能量供应充分、蛋白合成正常,患者体内的抗体以及T细胞的功能相对较正常。可以根据情况使用胸腺肽、胸腺法新之类的药物,提高细胞免疫力。 2、根据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使用中医中药,来缓解患者一些特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在传统上认为小细胞肺癌是没办法手术的。 而近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尤其是很多小结节在手中切除后,送活检发现是小细胞肺癌,而观察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较好。一般认为,还是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手术过后的辅助治疗要相应的加强。 当细胞肺癌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手术的效果就相当糟糕,如果到这种程度就不建议手术。

肺腺癌晚期化疗有一定的效果。 针对肺腺癌目前的治疗,先是要做活检再做基因检测,如果患者有敏感的驱动基因,靶向治疗应该提到化疗的前面。如果患者能够选到有效的靶向药物,患者的治疗效果、副作用、生活质量、生存时间都要优于化疗药物。 如果在没有选到有效的靶向药物,化疗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肺癌术后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复发,主要看标志物升高的水平和升高的程度。 1、我们观察肿瘤标志物升高要看升高的程度,如果只升高一点,一般问题不大。 2、如果比正常值升高好几倍甚至10倍以上,就有问题。另外还有升高和前次比变化程度,如果升高是持续性升高,这就有问题。

肺鳞癌基因会突变。 目前为止,我们发现有敏感的靶向药物的基因中,最常见的肿瘤是肺腺癌,尤其是EGFR基因突变在肺鳞癌中发生率不超过1%,而在肺腺癌中,尤其是东方人,可能达到40%甚至50%。 所以,我们对肺鳞癌一般不太主张做基因检测,从长远看,人类应该能够发现针对肺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从而改善预后。

肺腺癌和肺癌的区别是大类和小类的区别,可以理解为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 肺癌往下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中又细分为肺鳞癌、肺腺癌肺大细胞癌。 目前在肺癌中,肺腺癌的发病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传统上发病程度最高的肺鳞癌的比例逐年下降,这可能和环境因素及环境污染、人类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相关性。

判断肺上的多发结节是否已经发生转移,要根据肺结节的变化程度判断。 若肺癌发生了肺内转移,会出现主病灶和子病灶,或原发病灶和转移灶,一般原发病灶的体积会大于转移灶。 若肺内出现的结节大小都差不多或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混合密度结节,不是肺内转移。 如果肺里出现较大的主病灶和很多小的子病灶,才怀疑肺内转移。

肺腺癌患者术后需要做的检查有以下几个: 1、胸部的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主要指癌胚抗原;定期复查胸部的影像学,可以观察到患者术后局部恢复、局部复发、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 2、增加骨扫描、腹部CT,及头部的磁共振检查。 3、MRD检查:比影像学检查提前6个月发现肿瘤的复发。

肺腺癌容易转移到身上相当多的部位。 肺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脑组织、骨组织以及肾上腺,尤其是在干骺端、脊柱以及肋骨中最容易出现骨转移。 如果转移部位在罕见部位、皮下、肠道中出现,往往提示肿瘤处于爆发的边缘。

5mm结节有血管空泡,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 这种危险指有可能进展到浸润癌的程度,但并不危及生命,而是认为有可能是恶性肿瘤。从临床指南来讲,5mm结节目前不太建议立刻手术,除非是在做其他的肺部结节的过程中可以一并处理。一般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的大小、密度、生长情况,以及空泡和微血管的变化情况。

磨玻璃肺癌和高分化腺癌之间有存在一定关联,但是不能够划等号。 磨玻璃肺癌指肺上的局限性的团块样组织,而高分化腺癌是指病理切片上的分化程度接近正常组织的肺腺癌。一部分磨玻璃结节,在病理切片上表现为肺腺癌,但不一定是高分化腺癌。 因此,要根据手术切除的结果,做出进一步的病理诊断,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磨玻璃结节发展成肺癌是逐渐的过程。 1、影像学表现:除了密度增高外,结节的体积也会增大,同时还伴随有血管的增生,以及周围的分液、毛刺等相应改变。 2、病理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对应纯磨玻璃结节;原位癌、微浸润癌,对应混合密度的磨玻璃结节,发展到了浸润癌,就是后边长得比较大,有毛刺、分叶的实性结节。

不同的肺结节,癌变几率不同。 如果肺结节是混合密度的磨玻璃结节,尤其是在持续观察不消散情况下,癌症的几率比较大。如果是长期存在没有变化的实性结节,良性的概率就比较大。 所以,根据不同形态、不同大小、变化趋势的肺结节,预示着不同的恶性程度。因此,不能单纯就肺结节本身做出癌变的概率。

良性肺结节要建议定期复查。因为在没有明确的病理学检查前,只能判断肺结节良性的可能性很大。 若肺结节有明确的良性真相,比如有边界比较清楚,中间有钙化及其他的类似的表现,我们会建议患者一年左右复查。 结节持续2-3年没有变化,一般诊断为良性肺结节,但只是影像学的诊断。

所有的癌症,包括肺腺癌,都是正常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化,造成的细胞生长异常,最终形成癌症。 不同年龄的患者,肿瘤的特性有所不同。年轻人本身生长旺盛、免疫力旺盛,肿瘤的生长速度就较旺盛。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功能低下,肾脏细胞生长缓慢,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侵犯程度就要比年轻人低很多。

一部分磨玻璃结节是早期肺癌。尤其是对于位置较固定、逐渐长大,或伴随有空泡、血管,以及毛刺的磨玻璃结节,有可能是早期肺癌。 若有些位置不固定、生长非常迅速的磨玻璃结节,可能是炎症或者是其他疾病。 因此,一旦发现磨玻璃结节应该有一个观察期,而不是急于马上立刻手术,不能够把磨玻璃结节和早期肺癌绝对划等号。

晚期肺鳞癌的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首先要考虑通过化疗、免疫治疗,让肿瘤降期或对肿瘤进行转化。若经过这些治疗后,肿瘤能够缩小,或淋巴转移灶能够消失或回缩,再考虑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晚期肺鳞癌是指的肺鳞癌长大到了一定水平、侵犯到了重要的器官、造成了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好。

肺腺癌到了晚期相对于其他癌症的晚期来说,生存率比较高。 主要的原因在于最近几年针对肺腺癌的晚期治疗,发现了一些有革命性的药物,尤其是各种靶向药物。再一个有敏感驱动基因的肺腺癌患者通过口服靶向药物,可以获得至少1-2年以上的高质量的生活。

肺癌晚期是哪个阶段,在学术上没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肺癌晚期是指肿瘤发展到了3B期后,表现为肿瘤侵犯的程度比较深、肿瘤生长的程度比较大,肿瘤已经形成了纵隔,或锁骨以及对侧纵隔的淋巴结转移,还包括肿瘤造成全身其他部分的转移。 肿瘤晚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提示患者的疾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肺癌术后有基因突变和肿瘤的危险程度不相关。 从临床上和基础研究上发现,癌症就是一种基因疾病,都是肿瘤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造成的。 有基因突变只是提示肿瘤的发病机制的一种,在某些情况下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尤其是肺腺癌中的一些类型合并EGFR基因突变或ALK突变,患者的预后比没有突变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