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擅长神经系统脑血管相关疾病。
小脑梗塞恢复正常的概率,比脑梗塞的概率要高。小脑的功能其实是很强大的,很容易就代偿的。比如普通人走平衡木不太行,但是如果像运动员一样去训练几年,走平衡木的能力应该也很出色了。功能的锻炼在小脑的功能中是异常突出的,大脑的训练其实还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小脑梗塞只要在恢复期、康复期,努力地去训练它的功能,还是很容易就能够代偿损失掉的那一部分功能的。
耳源性眩晕通常伴有耳蜗的症状,所谓耳蜗的症状就是耳鸣、听力减退或者有耳闷胀感等等。耳源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是梅尼埃病,梅尼埃病发作的时候,就会有发作性的眩晕,持续时间从二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但是一般不会超过1天,同时通常会伴有一侧的耳朵出现耳鸣、耳闷胀感和短暂的听力下降,过了发作期之后,听力下降又会逐渐恢复一些。
耳鸣伴有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在梅尼埃病中出现的,不止有耳鸣和眩晕,同时还有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如果单纯的只有耳鸣和眩晕,其实从侧面说明耳蜗和前庭可能都有存在有一些问题,比如缺血。如果是没有去过高原的人,第一次踏足高原的时候,可能有一些高原反应,在缺氧的时候也会觉得有双耳有耳鸣,有嗡嗡响的声音,同时也会伴有一些头晕的感觉,这是耳蜗和前厅一过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很少有前庭性眩晕这样的概念。眩晕大部分是由于前庭系统引起来的,可以是前庭周围的,也可以是前庭中枢的。所谓的前庭性眩晕,可能是前庭周围以耳石器、半规管、前庭神经等等出现问题所引起的眩晕。这样的眩晕由于是周围性的,所以不会伴有前庭中枢的症状,比如脑干引起的眩晕,可能会有脑干其他核团受损的表现,如视物重影、构音障碍,甚至是一侧肢体的无力麻木等等,还可能会伴有耳部的一些症状、耳蜗的表现,比如耳鸣,听力下降或者耳闷胀感等等。
颈椎眩晕症其实现在提的比较少了,实际上颈性眩晕有两个机制:1、椎动脉是从椎间穿过椎骨的小孔往上走的,所以当颈椎排列得不好,或者是相互之间有一些错位的时候,可能就会引起这些血管的迂曲、狭窄,甚至是供血不足。
突然眩晕几秒后好了其实有两种可能:1、最常见的原因,如果眩晕是跟体位或者是头位改变有关的,有可能是耳石症,在动的时候,耳石动了动,就晕了几秒,当定下来的时候,耳石也定下来了,眩晕就好了。2、可能是前庭阵发症,前庭阵发症的原因,就是前庭神经可能跟脑袋里的一些血管,特别是椎基底动脉挨得比较近,血管有时候搭错线,就会干扰到神经的功能,就会出现几秒钟的,甚至是一两秒钟的阵发性的眩晕感。
一过性眩晕该怎么办,要看一过性有多长的时间。如果是几秒钟、一两秒钟,很可能是前庭阵发症,就需要去做颅底薄层的磁共振,看看血管和神经之间的关系,如果明确了,就需要吃药去治疗。如果是几十秒,不超过1分钟的眩晕,而且还是跟头位、体位的改变有关系,这种一过性的眩晕很有可能是耳石症。
看诊的眩晕症的病人从十几岁的小朋友,到八十几岁的老年人都有。因为眩晕的病因其实是非常的复杂,也是非常多的,从前庭、外周包括耳蜗、耳石器、半规管,一直沿着神经通路到前厅中枢、脑干、小脑,甚至是大脑皮层等等,都可以引起眩晕。
不管是什么原因的眩晕症发作,都希望尽快的赶到医院。虽然眩晕症发作的时候会非常的难受,特别是周围性眩晕,会有比较强烈的自主神经的反应,如恶心、呕吐、冷汗等等,但是为了明确病因或尽早地得到治疗,不要延误治疗的时机,建议大家尽快地来医院。
眩晕发作需要第一时间来医院,第一个目的是为了缓解症状,让患者不要恶心、呕吐得那么厉害,可以打一些抑制前庭的药物,比如苯海拉明。打完针之后,患者感觉好了之后,还需要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去明确眩晕的原因,而且首先需要排查的,就是一些比较致命的危险的因素,比如小脑梗死、脑干梗死这些血管性的因素。
其实眩晕症患者最基础的检查是神经科医生的体格检查:医生会看患者眼睛有没有自发性的眼震、有没有凝视诱发的眼震;会查有没有共济失调的体征;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合并有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体征,比如嘴巴有没有歪斜,伸舌有没有偏歪,构音清不清楚等等;
坐着突然感觉一阵眩晕的原因,其实也要看这一阵眩晕时间有多长。最常见的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这种可能是后循环缺血的表现,建议到医院里去做进一步的血管方面的评估和检查,明确到底有没有后循环缺血。
老年人的眩晕、呕吐,更加应该引起重视,很有可能就是脑卒中的表现,特别是脑干的卒中和小脑的卒中,很有可能就是以眩晕、呕吐为首发的症状,而不伴有肢体的无力、麻木等等。小脑的功能主要就是负责平衡,当小脑梗死的时候,可能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头晕引起的自主神经的反射性的呕吐,但是没有手脚的没力、麻木症状,可能有手脚不听使唤这种共济失调的表现,但往往都会被这种头晕掩盖。
老人中风恢复总是感到眩晕,很有可能中风的部位是在脑干、小脑或者就是大脑皮层,负责前庭平衡的这一部分皮层。最常见的还是在脑干和小脑,在恢复的过程中,由于功能没有完全的得到代偿,有可能在静态的情况下,也就是坐着时候,不一定会那么晕。
如果是由于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庭中枢性的眩晕,可能会伴有其他的小脑或者脑干功能障碍的表现,比如有时候讲话不是特别清楚、有时候看东西有重影,或者有时候有口角歪斜等等。很多时候也并没有这么明显的表现,大多数只是持续的头晕的昏沉感,在行走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稳,甚至是觉得好像脚不是自己的,不受控制的这样一种共济失调的感觉。
小脑梗塞的头晕可以通过康复锻炼的训练去恢复。小脑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可以说是身体平衡的次级中枢,当然最高的司令部是大脑皮层所决定的,但是小脑在这里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小脑梗塞以后,可能会因为失去一些平衡的功能而觉得会有头晕的表现。
前庭神经眩晕症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两个:一个是缺血;一个是炎症:1、如果是缺血引起眩晕,很有可能就是迷路动脉的缺血引起的。因为迷路动脉其实很小,是一个后循环的分支,所以对于有血管危险因素的病人,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尿酸高等病人,如果出现了眩晕,第一时间要想到是不是血管的因素引起的。
眩晕症可以说没有前兆,或者没有确定的前兆。如BBPV,也就是耳石症的病人,眩晕可能是由于体位改变引起的,在第一次出现之前,可能没有任何的感觉,只是突然坐起来的时候就发生了眩晕。如果是基底动脉型的偏头痛或者是前庭性偏头痛的病人,有可能有一些眩晕的先兆,比如头昏,甚至有些病人有视觉诱发的先兆,可看到一些闪光或者是黑点等等。
眩晕耳石症治疗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去做复位,但是做复位的前提是明确耳石是掉在哪一个半规管里。每一边都有3个半规管,是互相垂直的,这是生活在三维的立体空间里,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的重要的器官,前庭就是这个器官。
眩晕症一直吐其实是有药可以医的,比如苯海拉明。有些病人吐得很厉害,到急诊来打一针苯海拉明感觉就好很多了。苯海拉明不建议经常使用,或者在晕的期间一直使用。因为它只是对症去抑制前庭功能的药物,如果一直用,脑袋可能会认为不需要前庭功能了,就不去康复它,也不去锻炼它,不去训练它了,以后可能会有比较长期的前庭功能低下、行走不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