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心内科复杂的急重症抢救,尤其是对顽固性心衰、严重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
单纯从心脏大小去判断心功能下降和存活时间,目前来说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去说明这个问题。心衰都是心脏重构的结果,心脏重构即心脏扩大的过程,扩大到什么程度会引发心衰,目前临床上没有明确的界限或界定。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患者心脏很大,但临床上心功能可以代偿,代偿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临床的心衰;
房颤发生之后,它的临床特点有脉搏短促这个特征,也就是说脉率会小于心率,这就是脉搏短促。但是,必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脉搏短促,明确脉搏短促的发生之后,我们才能够知道房颤发生的时候,会有多少脉率脱落。因为我们脉率、脉搏的形成,有赖于有效的心脏的输出,才能形成临床所感知到的脉搏。
房颤的护理,首先要针对房颤的特点。房颤发生时,很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功能下降、心衰发作等并发症,因此首先要严密观察这方面的变化。其次,要注意颅内神经的并发症,对于神经系统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护理方面要尽量稳定患者情绪,嘱咐患者避免过多活动和情绪波动,要休息好等等,帮助患者延缓或减少房颤的发生。
射频消融手术是通过一种高频交流电,消融心肌内膜,达到电隔离的目的。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房颤的触发灶大部分都来自于肺静脉系统里面,通过射频消融,可以把肺静脉系统隔离。隔离开后,这些紊乱的肺静脉电位不会往外传播,不会刺激心房,避免原有心房规律节律被打乱,不会发生房颤,达到临床的治疗目的。
心衰跟心梗从严重程度方面来说,很难去相互比较。心梗是非常危重的疾病,可以出现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而心衰是所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归宿,是心脏病发展到最后的结局,也是非常危重的结果。所以两个疾病,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哪个更严重很难去衡量,两个都要去重视,特别是心梗后并发心衰的情况,临床情况更加严重,因此不能单纯说哪个更加严重,但两个都必须要重视。
心梗一旦发生,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发生改变,不断刺激心肌重构,促进心衰的发生和发展,由于整个过程是进行性的过程,基本上是不能逆转的。临床上所做的措施,包括皮下手术、支架植入、冠心病方面药物的服用、心衰方面药物的服用,只能是控制或延缓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延长生命、减少心衰发生、减少住院的机会,从以上方面去努力,但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治愈的标准。
左心系统是接纳肺循环的血液回流,回流的血液泵到主动脉的系统中,从而形成左心的血流动力学。左心功能下降,泵出的血液减少,会导致残存在左心室里的血液量增加,肺静脉系统回流到左心室的血液的压力增加,导致血液在肺循环系统里淤塞形成肺淤血,形成血流动力学的问题。
房颤发作的时间要看房颤的类型,目前房颤有四大类型,分别是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1.阵发性房颤,一般来说发作之后7天内可以自行缓解。2.发作后7天内不能自行缓解,通过药物或者其他的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的,叫持续性房颤。
房颤发作时首先到医院就诊,这是最好的方法。房颤发作时很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后果,包括心功能下降,出现急性左心衰,或血压明显下降,诱发心源性休克的发作,这是非常凶险的过程。所以一旦发生房颤,要立即到医院就诊,这是最安全的选择。
对于房颤复发的预防,临床上有药物手段和非药物的手段。药物手段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包括盐酸胺碘酮、普罗帕酮,还有伊布利特等药物的使用。非药物的治疗手段是指导管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这些都可以最大程度去预防房颤的复发。
心力衰竭是进行性的疾病,目前来说没有心衰可以治愈,但目前临床上有很大的进步。心衰是由于基础病因,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导致心功能损害从而诱发的,这类情况会进行性发展直至最后死亡。但是,有些情况是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功能损害或心衰,这类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比如快速性房颤所诱发的心衰,通过对房颤的治疗,射频消融后,房颤恢复正常,临床上的心衰也得到恢复。
慢性心衰一般来说是不能治愈的。心力衰竭是进展性的疾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是不能治愈的,只能控制或延缓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往减少死亡率,减少住院率等方面去努力。总体来说,心衰是心脏结构的改变,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基本是不能逆转的,只能一直往前发展,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利尿剂把机体的水排出来,目前来说利尿剂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除非肾功能不好出现肾衰,不能通过利尿剂产生利尿效果,这时要选择透析,通过透析把多余的水分排出来,达到减少机体水容量的目的,达到减轻水肿,减轻右心衰的目的。
嗜睡对于心衰来说它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表现的,左心衰逐渐发生发展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肺部淤血的程度由轻转重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胸闷、气促可能还没那么明显的表现,但是已经有肺部淤血的情况。这种肺部淤血就会影响肺部血氧的交换,血氧交换减少之后很容易就会引发或者诱发大脑的缺氧。
房颤不一定要做手术,主要是看临床上它发作的频度、患者身体的情况来决定。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药物控制不好,患者感觉不舒服的情况下,做手术效果会更好;永久性房颤,心脏很大或者基础的心脏病严重如心肌病、瓣膜病,这种情况下用手术去干预,可能会适得其反,效果不好。
心脏变化不是很明显时,做手术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左心房的大小不超过45mm,这时射频效果较好。目前来说,临床上射频消融术对房颤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相对于以前有巨大的进步,极大地缓解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的寿命,所以目前鼓励病人去做房颤射频消融术,只要没有绝对禁忌证,比如出血性疾病或全身衰竭的疾病,不可逆转的情况等。
一般来说,临床上最常用的心功能的分级是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级。一级是临床上日常活动都没有任何限制,不会出现任何的症状,走路、跑步都没有任何不舒服。二级是重体力活动中出现胸闷、气促,即承担重体力活时,出现不胜任的感觉。
慢性心衰的早期症状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去描述,无论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都有慢性的过程。左心衰是肺循环淤血的过程,早期表现为轻度改变、胸闷、活动后气促等表现,出现以上表现,可能是心功能下降或慢性心衰的早期表现。
大部分的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是可以得到治疗或者控制的。左心衰一般都会出现肺淤血,肺淤血后细菌容易在肺部逗留、滋生,形成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反过来增加机体耗氧量,加重心衰。所以肺部感染触发心衰,心衰诱发肺部感染,是恶性循环的过程。
心衰引起的肺部积水,要尽量减少肺淤血,减少心脏负荷,达到缓解肺淤血、呼吸困难的目的。通过利尿剂减少体液循环的容量,减少心脏前负荷;还可以通过扩血管剂,减轻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的目的。当心衰严重,收缩功能下降,通过以上手段都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临床上出现休克的情况下,要注意增加正性肌力的药物,即强心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