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毒量的情况。如果病毒量增高,大于或者等于2*10^6IU/ml,建议在妊娠24~28周开始行母婴阻断口服抗病毒药物,降低血液中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行免疫阻断以后如果产后产妇的乙肝病毒DNA水平小于2*10^5IU/ml,并且产妇乳头无破裂,新生儿无胃肠道粘膜的破损是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如果产妇乙肝病毒载量较高,或者是婴幼儿有腹泻或者是母亲的乳头有皲裂,建议需要暂停母乳喂养。
关于小三阳阻断的问题是指在乙肝小三阳的孕妇在妊娠期间母婴阻断的问题,妊娠期间如果孕妇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乙肝病毒载量增高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可以直接抗病毒治疗。 但是如果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明显增高,大于或者等于2*10^6IU/ml。建议在妊娠24~28周开始行母婴阻断,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降低血液中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在感染乙肝病毒以后,检测乙肝两对半显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也就是俗称的小三阳。小三阳一般提示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但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不高,传染性比大三阳要弱。 同时还需要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上腹B超等多项检查,同时综合患者的病史是否存在长期慢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近期是否有消化道症状,包括乏力、纳差、食欲减退,恶心、厌油等不适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肝功能的异常,乙肝病毒载量增高以及临床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护肝治疗。如果患者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载量不高,需要结合患者上腹部B超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情况,考虑是否抗病毒治疗。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一般提示有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不活跃或者低复制。 但是单独的这个结果并不能明确病情是否严重,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建议进一步完善乙肝病毒定量,肝功能、甲胎蛋白、凝血象、上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 如果上腹部B超提示存在脾大,提示可能存在乙肝合并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 根据目前最新版指南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对于有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的30岁以上的患者,乙肝病毒DNA阳性。 转氨酶正常的人群建议抗病毒治疗。所以建议完善乙肝病毒DNA,酌情行抗病毒治疗。
关于乙肝小三阳发病,是指患者出现了肝炎活动的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乏力、厌油、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不适等症状。 甚至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眼黄、小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HBV DNA明显增高、肝功能异常、出现转氨酶增高、甚至胆红素增高。 严重患者可以出现凝血象的异常,治疗上需要积极与抗病毒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口服抗病毒药物或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酌情可予以保肝降酶对症治疗。 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不可以随意停药换药。
小三阳是指的乙肝小三阳,但是单独的乙肝小三阳的检查结果并不能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才能了解患者目前是否有病情活动。 如果只是单纯的乙肝小三阳病毒携带的状态,并没有肝功能异常,患者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查;如果有肝功能的异常,病毒的载量的增高,需要及时抗病毒治疗,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等相关检查。 蜂蜜含有维生素以及糖类,可以有效补充患者的能量,但是蜂蜜对于肝炎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多大的裨益,对清除乙肝病毒,也不能帮助清除乙肝病毒,只是可以再患者食欲不佳时饮用,可以补充能量。
小三阳转氨酶增高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患者乙肝病史是否有半年以上,如果乙肝病毒DNA明显增高,转氨酶增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比如口服药物,脂肪肝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转氨酶增高,考虑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引起的肝炎,则达到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可以根据患者的意愿,可以选择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或者是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不能清除病毒,需要长期服药,不可以停药,不能随意换药。 而干扰素治疗,可以选择长效或者短效的干扰素,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有30%到40%的患者可以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疗效,但是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而且治疗费用较高,需要根据患者的经经济情况以及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案。
小三阳是指在感染乙肝病毒以后,乙肝两对半显示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但是单纯的乙肝小三阳并不能说明病情的轻重。 很多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表现为乙肝小三阳,但是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载量不高,临床没有任何症状。 可以长期携带病毒,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上腹部B超,平时生活中注意避免饮酒避免服用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的药物即可。 如果出现肝功能损伤和临床症状的时候,在考虑是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引起的情况下,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如果过多的服用药物,有可能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甚至可以诱发和加重肝炎的病情。
关于孕妇是小三阳的问题。 如果孕妇是小三阳,在孕期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乙肝病毒载量较低,低复制水平,肝功能正常,可以不需要干预,正常妊娠分娩,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上腹部B超即可。如果孕期检测到乙肝病毒载量明显增高,肝功能异常,那么需要及时予以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选择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如果在孕期乙肝病毒载量增高,但是肝功能正常,建议在妊娠五个月左右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予以母婴阻断,降低乙肝病毒载量,从而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分娩后一段时间可以停药。 同时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来加强母婴阻断的成功率。
关于蜘蛛痣变大的问题,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多出现在面部,颈部和胸部。蜘蛛痣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性激素代谢紊乱,雌激素水平增高相关,临床上多见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患者。 由于肝硬化的患者,肝脏灭活雌激素的能力减弱,导致循环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小动脉扩张,从而诱发机体出现自蜘蛛痣。 一般蜘蛛痣是没有任何的疼痛,瘙痒或者不适症状,如果蜘蛛痣出现变大,要考虑是否局部存在血管的破损或者病情的改变。建议及时完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脏B超,甲胎蛋白等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