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常见的问题,就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目前对于习惯性便秘的治疗,首先是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比如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每天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即使没有大便,定时蹲坑也有好处。饮食方面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杂粮,以及蔬菜水果之类的。 根据病因可以适当使用益生菌类或者是胃肠动力药物,尽量避免反复使用导泻药或者泻药。便塞停效果良好,但是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以后,首先会加重便秘现象,其次会产生药物的依赖。
便塞停也就是比沙可啶肠溶片属于接触性泻药,口服不被吸收,直接作用于大肠,引起直肠反射性蠕动增强而导致排便,习惯性便秘患者服用以后肯定会有效果。但是便秘患者最好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比如说多饮开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等,应该有帮助。 患者要尽量避免长期反复使用泻药,因为会产生依赖现象,根据具体病因可以适当服用胃肠动力药物或者是益生菌类,对于顽固性便秘可以适当服用润肠通的中成药物,相对来说副作用比较少。
大便潜血阳性这种情况通常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存在,比如,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甚至胃癌伴出血等等,一般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得到明确诊断,然后针对性的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比如炎症、溃疡、息肉、肿瘤伴出血等等。除了潜血试验阳性以外,大便中也有红细胞的存在。这种情况需要做结肠镜,可以明确诊断,然后再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如果常规体检发现代表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要高度怀疑消化道肿瘤的可能,需要及时做相关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通常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现象,因为出血量少,未必有黑便现象。 上消化道出血,比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息肉、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胃癌等等,都可能会有出血现象,需要通过胃镜以及幽门螺杆菌等检查明确诊断。肠道病变,比如炎症,溃疡,息肉甚至肠癌等等,也会出现大便潜血阳性现象,大便中往往伴有红细胞的存在,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大便潜潜血阳性也可见于进食动物血,肝脏或者是补血的铁剂之类,需要注意鉴别。
便前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肛周疾病与肠道疾病。 如果是鲜红色血,大部分是肛周疾病或者是直肠病变,比如内痔、肛裂、直肠息肉、肿瘤等等,可以到肛肠科做直肠镜或者是肛门指检检查。如果是暗红色血应该是结肠病变,比如乙状结肠等部位的病变,息肉或者是肿瘤等等都需要排除。 需要到消化内科做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检查结果,然后可以针对性的处理,比如激光或者微波微创治疗、肠镜下治疗或者外科手术等等。
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以及器质性便秘两大类。功能性便秘的原因,首先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说刻意的控制饮食,进食量、进水量少、过度肥胖、长期久坐,过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挑食偏食,没有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以及结肠的动力或者结构异常。另外,药物因素也会导致便秘现象,比如说安眠药、某些降压药、抗胆碱能药物等等。 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比如说肛周病变结肠病变,或者是肠道外病变,比如说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精神因素等等。
便秘的话,通常有功能性的与器质性的两大类。功能性的通常是由于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胃肠功能失调,药物因素等等造成的。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常见的多见于肠道疾病。 至于便秘现象做胃镜还是肠镜,这种情况如果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的话,肯定是首选肠镜检查,因为肠道疾病最好的检查方法就是肠镜。胃镜的话,通常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首要检查方法,这种情况未必适合。
便秘左下腹疼痛,这种情况通常从两方面考虑:首先是习惯性便秘。由于宿便堆积不能排出,导致左下腹部胀痛现象,通便以后症状应该会消失。 其次,排除另外一种可能,结肠病变也会导致便秘现象,比如说左半结肠的病变,甚至肿瘤等等,都可能导致便秘现象。需要进一步做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针对性的治疗。同时也需要排除胃肠功能紊乱,比如说肠易激综合征等等,也会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的现象。
便秘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情绪因素以及疾病导致的器质性便秘等。至于说挂哪个科,一般来说首先可以到中医肛肠科去诊治。 根据患者的其他症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患者的病因病机,然后可以辨证论治。如果有肠道问题,可以到中医胃肠科诊治。如果是器质性便秘,比如说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导致的便秘,可以到相关专科进一步的诊治。
对于功能性的习惯性便秘来说,治疗方法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情绪等等,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比如胃肠动力药物益生菌类,润肠通便类药物或者是各种泻剂等等。 芝麻油和蓖麻油之类属于润肠通便类的食物,适量的饮用能够增加肠道的蠕动,有利于排便。至于芝麻油一次喝多少,这个要根据个人体质以及敏感性来定,一个原则,根据具体的个体因素,适量即可,然后观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