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微创外科技术在心外科手术的应用。
瓣膜修复主要是用回病人自己的瓣膜。最大的优点是病人不需要长期的抗凝,这样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以后抗凝引起的一些并发症。第二个优点,修复的费用相对于置换是比较低的。尤其对老年病患者,最贵的生物瓣膜大概是6万块钱。但是,修复使用的材料也不到两万块钱。
心脏二尖瓣、三尖瓣修复后的最大的后遗症就是残余反流。有些比较严重的,中到重度的残余反流,这是必须再次做手术进行修复的。但是,绝大多数再次手术的时候,都是做瓣膜置换。在临床统计上,大概有93%到96%的病人,可以达到十年以后都有非常良好的瓣膜状况。
对于早期的,轻到中度的心功能损伤的病人,在心脏瓣膜置换或者修复术后,生活可预期的寿命和正常人是差不多一样的。但是,对于一些极重度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严重影响了心功能,甚至影响了多器官功能,那么,远期寿命肯定是相对较差的。所以对一些重度心功能受损的病人,都以十年的生存率做一个统计。因此,建议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可以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时间。
如果在做了心脏手术以后,尤其机械瓣置换术后的病人,必须长期吃药,终身进行抗凝。长期吃药物副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药物使用过量会造成出血,因为病人的凝血功能是下降的。所以,必须把病人的抗凝药物,调节在一个既不短又不长的范围内,以减少病人的出血或者是形成血栓的风险。
置换人工瓣膜后的女性生育问题,在临床上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早期置换人工瓣膜的时候存在抗凝的风险。目前最常使用的华法林,它对胎儿的致畸作用的药理还不是非常的明确。所以,生育期的妇女置换机械瓣膜,会处在一个两难的阶段。但临床上致畸的病例,目前还没有遇到明确报道。
其实,心脏就像一个弹簧一样,在一定限度内弹簧是有弹性的,可以来回弹动的,它可以收回原来大小,也可以弹开。心脏的结构和弹簧比较类似,在一定范围内心脏是有收缩能力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情况下,如果瓣膜病变非常严重,心脏非常大,就像弹簧一样把它拉到一定限度了以后,不能往回缩了。心脏也是一样道理,也不能缩小了。
经过医生评价,通过一些检查,一些心功能测试正常的病人,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去做些锻炼活动,这是非常鼓励的。但是,对于一些术后心功能还是不全的病人,由于手术做的比较晚,心脏比较大了,心脏功能已经不全,不能完全恢复的病人,一定要做力所能及的适量的活动。
心脏搭桥手术术后,如果血管桥非常通畅,情况比较好,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远期生存,现在相对年轻的、中年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对于严重的血管病变冠心病的患者而言,不做心脏手术,冠心病可能引起猝死。一旦血管堵塞了,要么猝死,要么造成心功能严重的不全。 以后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的生活时间都很差。
冠心病引起的二尖瓣的关闭不全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2个原因:1、由于心冠心病的心肌供血不全,甚至一些心肌的坏死,最后造成乳头肌延长甚至断裂,造成二尖瓣叶的脱垂,最后形成二尖瓣的关闭不全;2、冠心病引起心脏功能不全,瓣环逐渐扩大,瓣叶不够大以后,不能完全对合,造成的二尖瓣的冠状关闭不全。
冠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后恢复期,还是因人体质而异的。常规的开胸手术后,手术顺利的话,大部分患者1-2个星期以后都可以进行下地常规的活动,病人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但是心功能的恢复是慢慢的锻炼的过程,大多数病人必须进行循序渐进的、非常有规律的术后康复,2-3个月以后,病人经过恢复,都可以进行轻体力或者中等体力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