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比心脏缺血更严重的一种状态,它们之间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由心脏缺血发生了质的改变,导致了心肌梗死。若病人心脏血管的狭窄程度小于100%,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心脏缺血。 当患者的血管已经完全堵死,这种情况叫做心肌梗死。血管狭窄堵99%跟100%之间有本质区别。
心肌梗死产生的原因有: 1、纤维帽斑块破裂。容易破裂的斑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有软斑块即脂质池,脂质池表面有较薄的纤维帽,纤维帽越薄就越容易破裂。 2、痉挛。冠状动脉里面没有明显狭窄,但突然出现痉挛,导致出现心肌梗死。 3、血栓掉入动脉内。病人血管有血栓脱落到冠状动脉里去,如静脉里的血栓到动脉里。
血管钙化离心梗不远。 若患者血管已经出现了钙化,就说明整个冠状动脉都有血管的粥样硬化,如果不及时干预,其他一些非钙化的斑块就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 血管钙化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情况,血管钙化是患者的血管里有斑块,且斑块的时间较久的情况下出现血管的钙化。血管钙化通常是斑块稳定的情况,所以是一种两难的结局。
心脏植入支架后不会出现心肌缺血。 而是心脏缺血可能需要心脏支架植入,植入之后心脏缺血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病人出现了心脏缺血,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是心脏的大血管狭窄或堵塞后引起的心脏缺血,才会去病人植入支架。植入支架之后,患者心脏缺血的症状和心电图的表现都会减轻。
容易患心肌缺血的人有以下共同特征: 1、肥胖。2、血脂升高。3、有冠心病家族史。4、平时经常熬夜、抽烟。5、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6、患者作息不规律、昼伏夜出、熬夜等。 患有这些危险因素越多的病人,就越容易出现冠心病、心肌缺血。危险因素越多,出现概率就越大,危险因素少,出现的概率略少一点。
心肌梗死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心脏扩大、出现心力衰竭。 除此以外,心肌梗死病人往往还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扑、室颤。 因为心肌细胞不可以再生,导致心肌梗死后,部分心脏细胞永久性丢失,还有部分心肌细胞处于冬眠的状态,所以要及时对心肌梗死进行干预。
心肌缺血可能会猝死。 首先要判断病人的心脏缺血是真性心脏缺血,还是假性心脏缺血。 要确诊病人是否是真性心脏缺血,需要做相关检查,如冠状动脉CT的增强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还要看心脏的缺血程度、缺血范围、缺血位置,如果各方面都达到了需要通过支架来处理的程度,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支架的处理。
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有: 1、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2、直接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3、降脂、稳定斑块的药物。4、降低心肌氧耗的药物,比如β受体阻滞剂。5、CCB类的恬尔心。 上述的这些药物都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改善心肌缺血,这几个药物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药物。
心肌梗死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的项目包括: 1、生化指标。通过生化指标,可以检查患者吃了药物后有无副作用,肝功能、肾功能如何,血小板能不能耐受。 2、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彩超可以看用药后的恢复情况。 3、动态心电图的随访。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那么需要戴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为患者进行治疗。
心率97有很多原因会导致,不一定是因为心脏缺血。具体有: 1、心肌炎。2、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3、心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并不是心肌缺血引起的。4、消化道出血。5、贫血或内分泌疾病。6、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心跳通常会代偿性增快,但跟心脏缺血没有必然联系。
睡眠好了心肌缺血会慢慢好。 若患者不再焦虑、改善失眠,患者的心跳自然会从高位恢复到正常。这时再做心电图,患者的心脏缺血会表现为改善,不需要额外吃药。 有的患者心脏缺血可能跟劳累、作息不规律、失眠相关,若病人经常失眠、休息得不好,患者通常会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就会增快,就有心电图上心脏缺血的改变。
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常用有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血管扩张剂、他汀类的降脂稳定斑块类的药物、降低心肌氧耗的β受体阻滞剂或者CCB类的药物。 但若病人同时发生了心肌梗死,那么要额外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NI、SGLT-2等。
要警惕心肌梗死的胸痛类型有: 1、胸痛发作的时间较长,比如超过15分钟。 2、性质比较剧烈。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疼痛伴有出冷汗、放射到左肩膀、左下颌,且疼痛时患者感觉到难以忍受,甚至出现濒死感。 若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建议患者赶紧到正规的医院去做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做出正确判断。
心肌梗死后需要尽早进行心脏血管造影。 临床上判断病人出现心肌梗死有以下指标: 1、症状典型。2、有很多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3、心电图判断是心肌梗死。4、病人出现症状后,验血发现心肌梗死指标很高。 通过以上指标判断患者发生了心肌梗死,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或血栓抽取,从而让冠脉恢复血供。
心肌缺血会引起心律失常。 若患者的心肌缺血较明显,会导致冠状动脉供应的心肌产生缺血,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心律失常。 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心律失常跟冠心病是两个平行的概念。 病人没有冠心病、心脏缺血,同样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但部分患者的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缺血引起。若把心脏缺血问题解决,心律失常也会消失。
心肌梗死跟高血压、高血脂是鸡和蛋、因和果的关系。 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程度越严重、被发现的时间越长、患病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得心脏缺血。 若心脏缺血的进程没有及时被医生中断,自己没有引起重视,就容易得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这三个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它们之间是因和果的关系。
发生心肌梗死的自救办法是,不要拖时间,赶紧拨打120,然后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因为如果患者发生了心肌梗死,光靠吃几片保心丸、硝酸甘油实际上是很难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的。 如果病人表现为持续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伴有冷汗、放射痛、血压低、意识不清醒,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可能是发生了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的病人通常会出现活动之后胸闷、胸痛,且胸闷、胸痛的性状和位置与平时差不多,但表现可能更剧烈。 比如平时不出汗,运动后会出汗;平时十几秒钟就好转,运动后要持续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平时不放射到肩膀、牙齿,运动后放射到肩膀、牙齿;平时不会出现头晕、乏力、不能动,但运动后会出现这些情况。
心肌梗死之后的心力衰竭,分成心肌梗死之后的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之后的慢性心力衰竭: 1、急性心律衰竭。心肌梗死后心脏细胞丢失,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从而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 2、慢性心力衰竭。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原因是心脏的有效细胞减少,发生心肌梗死后部分心肌细胞永远丢失,导致出现心肌衰竭。
心肌缺血不及时治疗,最可怕的后果是出现心肌梗死。 病人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它如果出现严重狭窄,那么这根血管所供应的这片心肌就出现了心脏的缺血。 如果这种缺血趋势不及时中断,那么狭窄程度就会进一步加重。患者一旦出现心肌梗死,心肌损伤的范围就会较大,甚至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衰是最可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