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律:也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如饮食尽量清淡,控制好血脂、不抽烟,少熬夜,适当做运动锻炼。 2、定期接受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CT,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提示狭窄程度比较重,应该接受药物的干预和治疗,如果提示狭窄程度比较轻,只需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
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基本病情。 如果是单纯的冠心病,通常只需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扩冠治疗、他汀稳定斑块治疗,不需抗凝治疗。 如果病人还有瓣膜性心脏病,尤其是接受过机械瓣膜置换的病人,一定要抗凝治疗。 有心律失常如房颤、肺动脉栓塞、下肢静脉有血栓,同样需要接受抗凝治疗。
诊断冠心病,需要两方面的因素。 1、是否有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家族遗传病史。 2、辅助性的检查。如心电图提示有心脏缺血,可能会有冠心病。确诊冠心病主要是冠脉CT检查,更加准确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微创性检查,5-10分钟就可以做好。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其中一个表现,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 1、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每次发作的情况都很规律,诱因相同,持续时间差不多,缓解方式也差不多,叫。 2、不稳定型心绞痛:绝大部分发作持续时间和诱因不一样。 所以,越是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越要引起重视,早一点检查治疗。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冠心病,实际上就是冠心病有哪些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此外还有抽烟、喝酒、肥胖、冠心病的家族史。 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经常应酬,或情绪始终处于亢奋或紧张状态。 有以上高危因素越多的人,得冠心病的概率会增加。
冠心病会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而不是心律失常导致冠心病。 冠心病又可以分成几种: 1、稳定型心绞痛,导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小。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已经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缺血非常严重,缺血很严重会导致心律失常,缺血好一点可能导致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或室性二联律。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是个很成熟、操作比较简单的微创性操作。 通常是通过手上的动脉血管打针,通过针放置鞘管,送进直引导管,送进导引钢丝。有导引钢丝做轨道,在狭窄非常严重的地方进行球囊扩张。 狭窄减轻后送入支架,定位后把支架搭起来缩回球囊,支架留在原本狭窄很严重的地方,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血流就可以流过去。
如果冠心病、心绞痛反复发作,建议患者赶紧进行冠心病的专门检查。 1、如果是胸痛反复发作,首先要明确是不是冠心病。 2、确实是冠心病反复发作,需要检查明确冠心病狭窄程度,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干预。药物或介入干预后,患者可以恢复的很好。如果不去管它或不引起重视,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有猝死风险。
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治疗,分成两个方面。 1、如果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也就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的能力和条件,建议赶紧手术。 2、如果没有做急性手术的能力,应及时转院。转院时间能够控制到1-2个小时内尽量转院,如果转院时间2个小时以上,可以进行药物的溶栓治疗,在溶栓的同时转院进行冠心病的急诊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并发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慢性冠心病病人,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药物或介入干预治疗,出现缺血性的心肌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的心衰,可能会脚肿、走路喘、心累。 2、如果冠心病是发展的,一旦出现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并发症就更多,可能会导致患者室壁瘤的形成、心功能的衰竭、心律失常,还有猝死。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一旦患冠心病,通常情况建议患者要长期药物治疗,目的是为了预防血管狭窄程度的进一步加重,预防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只要狭窄程度不再进一步的加重,今后需要接受冠脉支架或者冠脉搭桥的风险就会大幅的降低,出现心脏各种事件的风险就会大幅的降低。 所以,治疗药物应该是长期坚持服用。
冠心病导致猝死,绝大部分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1、冠心病里面最极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导致心肌梗死,可能会猝死。 2、病人有冠心病且很严重。虽然血管没有堵塞,但三根血管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弥漫性,超过80%-90%的狭窄,病人心脏的代偿和储备功能会非常差,会诱发严重的心力衰竭导致猝死。
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 最主要的症状是患者活动的时候,可能出现胸闷、胸痛、气喘、心累等症状,每次持续几十秒到几分钟,停下来休息可能会好转。 如果患者出现胸痛,甚至放射到牙齿、左手,随着休息或口服保心丸、硝酸甘油后缓解,一般持续时间不会特别长。 还有不典型症状,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脚肿、气喘。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分成药物保守治疗、微创内科治疗、有创外科治疗三大类。 1、血管狭窄超过50%,但同时血管狭窄又不是特别严重,可以优先选择药物治疗。 2、微创内科介入治疗适合血管的狭窄比较严重,超过80%甚至90%、100%。 3、外科搭桥治疗适用于血管的解剖,不适合通过支架来解决的病人。
冠脉造影和冠脉CT选择如下: 1、如果病人症状不典型,且相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少,如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且比较年轻,首推冠状动脉CT。 2、如果病人年纪较大,危险因素较多,症状较典型,心电图心肌缺血较严重,建议直接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如果CT提示有中重度以上的狭窄,必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戒酒,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饮食尽量清淡,作息尽量规律,适当的运动锻炼,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2、已经有冠心病放过支架,患者要遵医嘱,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同时生活方式规律、自律,95%的病人可以控制的很好。
冠心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主要取决于冠心病的狭窄程度。 狭窄程度50%-80%绝大部分可以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狭窄程度超过80%还要看发生的地点是血管的近端还是远端,主支还是分支。位于主干道,且血管很粗大的地方,大部分情况需要手术治疗。狭窄程度超过80%的地方发生在血管远端分支血管,可以药物治疗。
心电图T波改变可以有很多因素引起,不能跟冠心病划等号。 如果心脏血管已经非常严重的狭窄,可以跟心电图T波改变对应解释。 部分病人心脏血管完全正常、光滑,但仍然会出现心电图T波改变,会有其他一些混淆性的因素。如心脏肌肉的肥大、长期的高血压、小时候得过心肌炎、限制型心脏病或心脏的瓣膜疾病。
心肌缺血跟心衰两者不能划等号。 心衰可以由很多疾病导致,如急性和慢性心肌炎,心脏瓣膜疾病,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慢性心肌缺血没有治疗等,都会引起心衰。 所以,心衰不能跟心肌缺血划等号。终末期的表现叫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其中一个原因是心肌缺血,三根血管都非常严重,而且没有及时得到药物或手术干预导致。
一旦诊断冠心病后,患者需要定期服药,预防血管里面的狭窄、斑块进一步加重。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果做冠状动脉CT或造影后,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确定是冠心病。首先要想不让冠状动脉里面的狭窄、斑块进一步加重,一旦进展到80%以上,可能就要接受支架或搭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