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十余年,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
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判定。 第一种情况是血压升高直接导致头晕,这种情况下,血压升高会引起头部不适和发胀感,通常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如果降低血压,头部不适会迅速消失,这种情况下高血压是因,头晕是果。 第二种情况是头晕引起了血压增高。有些人认为自己的高血压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实际上是指头晕是因,高血压是果。这种情况下,病人经常会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如颈椎病发作时,伴随恶心、呕吐、天旋地转等不适,这些不适会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增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处理完头晕、颈椎病的急性发作后,再观察平时的血压是否偏高,以区分头晕是否由高血压引起。
心肌炎通常在心肌细胞受到病毒伤害时发生。 我们通常知道,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最容易被病毒感染。正常情况下,心脏位于人体深处,病毒很难侵蚀到它。但当免疫系统下降时,病毒就能突破层层屏障,到达心脏,导致心肌炎。 因此,人的免疫力是我们抵御疾病第一道天然屏障。免疫力与睡眠、营养和运动密切相关。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如果不好好休息、不喝水,还去打球或拼命加班,免疫系统就会打开一个大缺口,让病毒侵蚀心脏。所以,在感冒发烧、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一定要好好休息,保护好免疫力这道屏障。
一级高血压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取决于具体情况。 首先,如果确诊为高血压,且血压水平不高,比如处于一级高血压状态,就需要评估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如果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心梗或已放置支架,那么就需要开始服用降压药。如果尚未患有这些疾病,但患病风险很高,同样需要开始服用降压药。唯一可以暂时不服用降压药的情况是,除了血压高之外,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正常,不吸烟、不饮酒、体型适中、不熬夜,没有相关风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观察1至3个月。如果在这1至3个月内,血压能够控制在正常且良好的水平,那么可以继续维持这种生活方式。但如果经过1至3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血压仍然无法达到良好且健康的水平,那么也需要开始服用降压药。 最后,提醒大家,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对血压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正常,更要达到良好的标准。
心肌桥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在剧烈运动时心脏缺血。 如果活动过程中出现憋闷、胸闷或胸口痛的情况,就需要去排查心脏是否有缺血问题。大部分人可能因为冠脉狭窄,而另一部分人可能是因为严重的心肌桥。 如果心肌桥已经严重到影响到活动时的心脏供血,这时就需要治疗,通常通过药物治疗。但是,大部分的心肌桥一般来说是可以应付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高血压降下来后,不可以停药。 我们所说的高血压,不是感冒发烧,而是一种慢性疾病。之所以高血压吃药能降下来,是因为药物的作用让血压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健康水平。如果停止用药,药物的效果会消失,血压就会反弹,回到原来的程度。 因此,无论是高血压、高血脂还是高血糖,它们都属于慢性疾病,都需要长期吃药,以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心肌炎通常在病毒感染之后发生,这意味着在心肌炎出现之前,通常会有病毒感染的迹象。 大多数病毒感染会伴有发烧的病史,但并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都会导致心肌炎。心脏位于较深的部位,病毒较难侵蚀到它。只有在免疫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病毒才可能趁虚而入。 因此,在感冒时,大家不应熬夜或过度消耗体力,比如在感冒期间还去熬夜或进行剧烈运动,这是不建议的。这样做只会让身体的防御屏障进一步下降,让病毒有更多机会侵入。
左侧牙疼并不一定是心梗的症状。 虽然左侧牙疼有可能是心绞痛的表现,但并非所有心绞痛都会表现为左侧牙疼。因此,我们不能仅通过这个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心脏病,具体的诊断需要由医生来确定。 简单来说,如果牙疼的发作与活动量有很大关联,比如在跑楼梯、追车或与人吵架时发作,而平时吃酸冷食物时并不疼,那么这种情况下牙疼可能与心脏相关,这时可能需要看心脏科。并不是说只要左侧牙疼就是心脏病,很多情况下,牙疼与活动量正相关。
心肌酶增高通常是因为心肌受到损害,导致坏死物质释放到血液中,被检测到。 心肌酶增高最常见的情况是心肌梗死,当血管堵塞导致供应的心肌细胞完全缺血性坏死时,就会释放坏死物质入血。另一种常见情况是心肌炎患者,他们的心肌细胞受到病毒侵蚀,发生坏死并释放物质入血。心肌酶增高的程度越高,表示心肌受损的范围越广,病情越重。 然而,心肌酶增高是有时限的,因此在心肌炎或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情况下,对心肌酶的观察需要是动态的,不能仅凭一次测量结果来判断。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打通血管,无论是急性期还是陈旧性的心肌梗死。 陈旧性的心肌梗死意味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但仍然需要积极干预。对于陈旧性的心肌梗死,同样需要进行造影检查,并努力打通血管,因为心肌需要营养供应,血管堵塞会导致心肌缺乏营养,进而伤害心脏,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心肌梗死的最佳处理阶段是在急性期,越早开通血管,对心肌的损伤越小,也越能保留更多的心脏组织。如果已经发生了无法挽回的心肌梗死,首要任务是开通血管,然后再考虑后续的对症治疗。
心梗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多种药物。首先,抗血小板治疗是关键,其中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无论是有放支架还是没有放支架,只要是近期心梗,一年内的心梗患者,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当然,抗血小板药物还有其他种类,但最常用的是这两大类。 其次,控制血脂的药物也很重要,比如他汀类药物。如果单用他汀类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脂,有时还会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第三大类重要的药物是β受体阻断剂,它们用于保护心脏。常用的β受体阻断剂包括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等。 第四大类药物也是保护心脏的,特别是在心梗后,心脏上形成疤痕时,需要保护心脏结构,防止心脏功能下降。这时可能需要使用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或沙库巴曲等药物来保护心脏。 总的来说,心梗后的药物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这四大类药物。除此之外,还需针对合并症进行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血压,肾功能不佳的患者还需要控制肾脏功能。
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少泡温泉。即使要泡温泉,时间也不宜过长。长时间泡温泉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因为血管会过度扩张。因此,高血压患者泡温泉的时间不宜过久。 在泡温泉过程中,特别是老年人,要适当补充水分,以避免脱水。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如果高血压患者还伴有其他心脏问题或冠心病,长时间泡温泉或着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所以,高血压患者在泡温泉时,第一,绝不能泡得太久;第二,要适当补充水分,保持水分平衡;第三,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它指的是由于其他脏器问题导致的高血压。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会出现继发性高血压:一是肾脏有问题,肾脏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高血压;二是主动脉狭窄,主动脉本身狭窄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三是内分泌系统出现问题,如身上长了瘤子,瘤子分泌的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压升高。 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比例相当低,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可能不到10%。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是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心梗多发于三高疾病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三高疾病越多,心梗发生的几率越高。 此外,生活不健康的人群,如经常在新闻中看到的猝死、久坐不动、长期熬夜的人,也容易发生心梗。 吸烟者,尤其是吸烟量很大的人,同样容易发生心梗。吸烟不仅对肺部有影响,尼古丁对冠状动脉也有强烈的危害。 因此,生活方式越糟糕,以及拥有越多危险因素的人,尤其是三高人群,越容易患上心梗。
高血压低压超过100,已经属于高血压的二级范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首先,需要开始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我们不能忽视,即使只有低压高而上压不高。要知道,无论是上压高还是下压高,都被称为高血压,都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当低压超过100时,它已经属于对身体造成伤害较大的高血压二级范畴,必须立即积极处理并服用药物。
早搏不一定是心梗的前兆,因为早搏引起的原因非常多,而且早搏的类型也有很多。 早搏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其严重程度来决定,并不是所有的早搏都需要治疗。有些早搏可能与生活方式相关,比如最近这段时间老是不睡觉,可能会导致早搏比平时多一些。 因此,要区分早搏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还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首先,需要确定早搏是什么类型;其次,要关注早搏的次数和严重程度;最后,要了解早搏的病因,即引起早搏的原因是什么。早搏可能会是心梗的前兆,但并不是说有早搏就一定是心梗,没有这个说法。
高血压不吃药会出现严重后果。 大家都认为,如果我的血压高但没有不舒服,我完全可以不吃药。传统理念认为有不舒服才去吃药,但高血压不一样,它被称为隐形的杀手。因为血压高的情况下,很多人没有任何不舒服,但不代表血压对脏器不会造成日积月累的伤害。 当伤害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如中风、心梗、房颤、肾脏功能下降等恶性后果,这些都是高血压长期不治疗导致的。
心梗病人如果伴有放射痛到左侧,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很少会单独出现只是左侧疼痛。 一般来说,肩背部的放射痛以及左侧小指和无名指的放射痛都属于伴随症状,这些症状一定会伴随心前区,即心脏处的压榨感或呼吸困难感出现。 如果只是单纯左臂疼痛,并没有其他严重的症状,如活动相关的呼吸困难或胸前的压榨感,那么这种疼痛不一定与心脏相关。
心肌酶的检查并不是由单一症状决定的,而是由医生综合考虑病情、心电图表现、现有症状以及病史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了非常典型的胸闷症状,需要医生来判定是否需要检查心肌酶,而不是个人自行判断。因为心梗或心绞痛的表现是多样的,包括心肌炎在内,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某个症状就一定要查心肌酶,或者某个症状没有就不需要查心肌酶。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比如在家里突然发生胸痛、满头大汗或浑身大汗、喘不上气,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去医院,这时肯定需要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
心肌劳损的症状可能与活动相关,表现为活动量下降,或者以前能做的事情现在完全耐受不了。在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心口憋闷、喘不上气或呼吸困难。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能需要立即就医。 当然,有些心肌劳损可能在早期没有症状。但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有心肌劳损的可能,建议大家提前检查清楚。因为有些疾病可能在早期处于潜伏期,或者病情尚未严重,也应该早期干预,不要等到出现不良反应才后悔。
高血压会引发一系列重要的器官损害。 首先,高血压患者最易受到中风(卒中)的威胁。若高血压长期未得到治疗,还可能引发心脏疾病,如房颤、心梗、心绞痛和心衰。 此外,高血压还会影响肾脏,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严重时甚至需进行透析。 同时,高血压还可能影响外周血管,如下肢动脉闭塞,导致间歇性跛行或下肢血管闭塞。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主动脉夹层,当血压未得到控制,主动脉受到巨大冲击时,可能会发生破裂。 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仅要降压,更要减少与血压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