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长期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各种原发性肾脏病,包括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Ig...
膜性肾病是肾脏病理的诊断,指基底膜增厚以及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之间有免疫复合物或电子致密物的沉积,常常引起大量蛋白尿,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类型。 因此,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成年人,常常会做肾脏穿刺或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明确是否有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是:大量蛋白尿(>3.5g)、血浆白蛋白降低(<30g/L)、严重的水肿、高脂血症。 如果仅仅是蛋白尿超量达到标准,只能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但不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需要结合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只要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成年人,都需要做肾穿;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肾病综合征,可以先治疗再肾穿。 既往的诊疗资料发现,18岁以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90%是MCD(微小病变肾病),因此,除非对激素抵抗,否则无需肾穿;而成年人的病理类型非常复杂,需要肾穿之后才能明确诊断,避免不恰当的治疗延误病情。
糖尿病肾病少尿,要先判断体内是否缺水,如果缺水,少尿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血尿,要根据肌酐水平、白蛋白水平评估病程阶段,如果肾脏功能已经完全丧失、血肌酐高,同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率的下降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此时少尿,随着容量增加,会引起心衰和肺水肿,需要进行透析。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包括: 1、缓慢出现的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是突然出现的蛋白尿,一般不符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进程。 2、不伴有血尿:糖尿病肾病通常伴有相应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不伴有血尿。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缓慢出现的蛋白尿,通常考虑糖尿病肾病。
膜性肾病可能会发展成尿毒症。 根据既往的诊疗经验,膜性肾病1/3可自发缓解,1/3会成为尿毒症,1/3迁延不愈的,无论怎么治疗都存在蛋白尿。 个人的行医经历里,膜性肾病,尤其是乙肝病毒相关的继发性膜性肾病,基本上会发展成肾衰,因此一旦发现此病,一定要及时前往专业医院进行诊治。
可以通过尿常规或者晨尿白蛋白浓度测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并非所有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发展成糖尿病肾病,会发展成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大约只占30-40%。如果出现微量蛋白尿持续的阳性而非一过性阳性,则认为已经进入糖尿病肾病3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即为糖尿病肾病4期;出现伴随肌酐升高的糖尿病肾病,即为5期。
肾病综合征脸部浮肿可能有两个原因: 1、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水肿主要出现在疏松部位,需要寻找专业的医生治疗,可以使用激素或者使用白蛋白加利尿剂缓解。。 2、激素副作用:如果使用了激素,有可能是激素导致的脂肪重新分布,不但会出现“满月脸”,还会出现“水牛背”以及腹部或者大腿根部的妊娠纹等。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有: 1、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会引起严重的水肿,包括颜面水肿、会阴部水肿、双下肢水肿。 2、泡沫尿:由于尿液中含有蛋白,会出现许多泡沫,但并非出现泡沫尿就是蛋白尿。 因此,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水肿或者泡沫尿,应立即前往医院完善尿常规检查。
膜性肾病的表现是大量蛋白尿、严重的水肿和低蛋白血症。 严重水肿时,患者会出现胸水、腹水、没有食欲等,且由于血液浓缩以及凝血因子的丢失和紊乱,会导致严重的血栓倾向。 因此,患有膜性肾病,当白蛋白降低到一定程度,需要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如果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过低,需要输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感染。
得了膜性肾病,要进行全面评估决定治疗方案。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评估,排除继发于乙肝感染或其他恶性疾病的膜性肾病,以免盲目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加重病情。 对于原发性的膜性肾病,如果24h尿蛋白定量小于4g、无明显水肿、肌酐正常,可暂时观察;如果有大量蛋白尿、肌酐升高、PLA2R升高,需要尽早治疗。
膜性肾病一期需要根据患者的蛋白尿水平、肌酐水平、年龄综合判断决定治疗方案。 如果蛋白尿比较少,可以观察3-6个月以期望自行缓解;如果出现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甚至出现严重的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或有血栓倾向,需要尽早治疗。治疗除了使用免疫抑制剂之外,还需要用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血栓。
肾病综合征转尿毒症的几率要看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是否合理。 1、病理类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转为尿毒症的可能性非常大;微小病变甚少会转变成肾衰。 2、治疗手段:不合理的透析或床旁超滤以及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的环孢素、他克莫司、中成药等,可能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肾病综合征患者低蛋白血症应使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快减少尿蛋白的丢失。 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尿蛋白的丢失,白蛋白水平已经下降至30g以下,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减少尿蛋白的丢失,达到血浆白蛋白的提升。 如果患者的白蛋白水平过低、水肿严重,可以短暂地静脉输注白蛋白,但更应鼓励患者进行优质蛋白饮食。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原则上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低血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到7%。 2、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蛋白尿及肾衰的程度。 3、控制血糖水平: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控制血糖水平。 4、预防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常因为冠心病或肾衰而死亡。
肾病综合征出现心包积液处理方式如下: 1、迅速缓解症状:心包穿刺或短期大量输入白蛋白加利尿剂。 2、查明病因: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心包积液要注意是否出现了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浆膜炎,要检查抗核抗体、补体以及其他的自身抗体明确病因。
目前对于高脂血症产生的机制尚不明确。 肝脏在加速合成丢失的白蛋白的同时,也会生产脂蛋白,脂蛋白储留在体内,会表现为高脂血症。而抗凝血因子的丢失、水肿、高脂血症结合,患者更容易出现栓塞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出现大量蛋白尿时,通常都会使用抗凝药预防血栓。
糖尿病肾病临床上常分为5期: 1期、2期:亚临床期,临床不可见。 3期:出现微量蛋白尿。尿白蛋白定量300mg左右。 4期:出现大量蛋白尿。总蛋白超过0.5g/L 白蛋白定量超过0.3g/L,进入显性蛋白尿期。 5期:肌酐超过442μmol/L,肾功能不全。
膜性肾病可以同房。 膜性肾病的病程特别长,多数患者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感染,可以正常生活,适当运动,继续工作和学习,包括同房,都是可以的。 但患有膜性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评估,观察有无栓塞、肾衰或其他感染的风险。当有大量蛋白丢失时,会出现严重的水肿,甚至出现心包积液,这种情况下同房需要节制。
膜性肾病的预后总体来说良好。 膜性肾病1/3的患者可以自发缓解,1/3会进入尿毒症期,1/3迁延不愈,总体来说预后良好。 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进入尿毒症期,甚至始终有大量蛋白尿,且对于各类免疫抑制剂的治疗都没有反应,预后很差。如果是继发于狼疮肾炎或乙肝病毒的,预后可能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