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长期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各种原发性肾脏病,包括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Ig...
肾积水不会诱发肾病综合征。肾积水是由于机械或物理的障碍,导致排尿困难,引起的肾盂扩张和输尿管上段,也就是梗阻上段的扩张,它是一种压力引起的病。
蛋白尿有太多的原因引起。因为正常的血液中的蛋白是营养成分,也是一个载体,它负责运输一些激素或者药物;肾脏是一个筛子,但是这个筛子有两层的保障,一个是机械的屏障,就是孔的大小,保证蛋白不能够漏出;另外就是足细胞,它携带了负电荷,而白蛋白也是带着负电荷的,因此电荷屏障第二次保证了它不能够漏出。
心包积液和蛋白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但是如果真的有心包积液的话,就要怀疑是不是一些系统性疾病,常见的叫结膜炎,这个是狼疮患者经常出现的;另外就是结核性的心包炎等等这些感染。
如果是急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描述特点:第一个,常常伴随着血尿;第二个,蛋白定量并不多,没有达到肾病综合征的水平,也就是说做24小时蛋白定量的话,常常是小于3.5g的。
多喝水以后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尿液稀释,使蛋白含量减少,使泡沫不那么丰富,是有效的,但是只能解决这一次尿液的问题,24小时尿蛋白排泄并不减少。
错构瘤不会引起蛋白尿。错构瘤只是一个局部的肿瘤,它对于肾小球的结构没有影响,不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膜,也不会影响足细胞的负电荷,因此不会出现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脏病肯定的一个标志,没有蛋白尿就诊断不了肾脏病。可以这样说,蛋白尿是肾脏病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存在蛋白尿,就意味着肾脏病在持续的活动,肾脏病没有完全治愈。
导致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的尿蛋白的丢失。如果一个人表现为血浆白蛋白的降低,尿蛋白不多,要重新考虑肾病综合征诊断是不是成立。
两者是有区别的。因为肾病综合征是疾病的早期的表现,它的后果可以是尿毒症。如果早期是肾病综合征,经过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大多数没有治愈的情况下,会进展成尿毒症。
不能,肾病综合征跟肾积水是完全两个概念。首先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足细胞病,是通过蛋白丢失而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大量蛋白丢失,血浆白蛋白低,导致的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水肿;
可以这么说,蛋白尿是没有感觉的。有些蛋白尿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如果是通过细致的观察的话,会发现自己的脚脖子肿了、眼睛肿了,这是有蛋白尿人的一个体征;还有一些会看到尿液中泡沫的丰富。
首先要知道肾脏的结构是物理屏障加电荷屏障,如果出现了急性肾小球肾炎,往往是物理屏障被破坏了,同时电荷屏障也被破坏了,因此会出现蛋白尿、血尿。
不同的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不同,至于能不能出现尿毒症,还是要根据病因、病理表现以及是否进行合理的治疗,来判断能不能发展尿毒症。
这是可以的,这也叫妊娠中毒综合征,也叫妊高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这种情况在一些怀孕的,特别是高龄的产妇中是常见的,也可以把它叫妊娠相关的肾脏病。
很多个蛋白尿患者形容他的尿液泡沫,如果是女性患者的话,就会形容像洗衣液、洗衣粉一样,那么多丰富的泡沫;男性的话,会形容像啤酒一样的泡沫。
血红蛋白尿阳性的叫做血尿,能够见血尿的疾病,临床上做了一个分类,就是肾小球源型的疾病,或者非肾小球源型的疾病。
两个同时治。因为高血糖在临床上是经常遇到的,特别是糖尿病的病人,或者在治疗蛋白尿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常常会引起高血糖,也就是说药物诱发了糖尿病。
蛋白尿的后果就是肾衰,也就是说,蛋白尿作为肾脏病活动或者持续发展的标志,持续出现蛋白尿就意味着病变一直在持续。通过反复的病变修复,肾脏将来就硬化了,正常结构消失以后,就会出现排毒、排水、排酸的障碍,就是尿毒症的表现。
有蛋白尿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因为在临床上造成肾衰的病人里面,糖尿病肾病是一个主要原因。在过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不肾穿的,但是这些年做了肾穿,结果发现了很多问题。
血液病引起肾病综合征,常见的是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作为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是一定要筛查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血清的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以及血清中的Lambda、Kappa链这两条轻链的浓度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