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和气胸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生气是一种口头表达,它本身不会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然而,如果一个人在生气时进行了剧烈运动或者出现了憋气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肺大疱破裂,从而使气体进入胸膜腔,进而引发气胸。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气时产生的“气”并不是我们通过嘴巴呼出的气体,所以两者之间仅仅是在文字上有关联。
肺癌的诊断标准可以从几个层次来理解。 1、临床诊断:这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查体印象来做出的,比如患者出现胸痛、咯血、消瘦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基于影像学检查:比如通过胸部CT或磁共振检查发现肺部有包块,这种情况被称为影像学诊断。 3、病理诊断:这是通过取出组织样本并在显微镜下进行的诊断。 在医学上,我们知道这三个诊断的级别和准确性是逐渐提高的。如果后面的诊断与前面的诊断存在矛盾,我们应该相信后面的诊断。
肺条索影和肺癌之间没有确切的关系,应该不存在转化的问题。 肺条索影实际上是一种放射学的描述,在CT或者胸片上,它往往出现一些条索状的影像。 这种影像在手术中我们见到的,往往是胸膜增厚的片状影。这种影像最常见的原因是肺上曾经发生的炎症以及其他的良性改变。有时候在手术过后的内侧肺上经常出现。而肺癌在CT或X片上的影像,往往是局限增厚的团块影。
长期食管炎可能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更确切地说,因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 食管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长期的不良刺激,如炎症刺激、化学药物以及其他致癌因素,同时结合个体细胞的恶变或遗传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食管细胞可能发生恶变,最终导致食管癌的形成。
纵膈扑动是开放性气胸的一种表现。 由于气体在外界和胸膜腔之间不停地进出,导致纵膈在吸气时向健侧摆动,而在呼气时向患侧摆动,造成纵膈不停地左右移动。这种改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可能造成患者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往往这是一种需要立刻纠正的问题,纠正的方法是马上用不透气的敷料盖住胸壁的破口,把开放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
食管癌患者的饮食禁忌与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在手术前,由于消化道梗阻,患者无法进食大块或太干硬的食物。 手术后,由于消化道解剖结构的改变,患者应避免食用过于刺激、容易在胃中驻留的食物,特别是高脂肪、过烫或过辣的食物。
肺癌患者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但需满足几个条件。 我们通常认为,射频消融适用于两种情况的肺癌患者:一种是全身状况较差,无法承受手术的患者;另一种是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在影像引导下(最常见的是CT引导),通过特定方式将能量引入患者体内,利用冷冻、热消融或射频等方式使肿瘤局部坏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微创,但缺点在于无法明确肿瘤的分期。 此外,在随访过程中,由于消融时无法移除消融组织,局部可能会形成较大的团块影,这使得诊断消融是否彻底或肿瘤是否复发变得较为困难。 总的来说,消融治疗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但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早期肺癌通常不会引起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在肺癌发展到中期至后期时出现。 肺癌的全身症状主要包括由肿瘤转移到全身不同器官引起的症状,具体表现为转移到哪个器官就会引起该器官的症状,例如骨头疼痛、脊柱疼痛以及头部症状。 此外,当肺癌进入晚期,可能会因为异位内分泌的情况,导致男性乳腺增生和水钠潴留。同时,肿瘤本身引起的全身消耗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体质下降、胸水和腹水等情况。
肺腺癌术后靶向治疗会耐药的概率相对不大。 主要原因是靶向治疗是术后的辅助治疗的一部分,在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都根治性的切除的情况下是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靶向药物本身的肿瘤负荷不是很重,耐药的概率就相对比较低,而容易发生耐药的是没办法做手术,一上来就是晚期,发生耐药的概率会相对高一点。
引起肺腺癌早期复发转移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考虑肿瘤本身的特性,尤其是肺腺癌中两种特殊的亚型。 微乳头型和实体型的恶性程度即便在早期肺腺癌也是显得相对高些,如果再合并低分化癌、气腔转移、脉管类癌栓、胸膜受累这些危险因素,转移的概率也不低。 为了减少早期肺腺癌转移的可能性,在需进行靶向治疗或者化疗。
早期肺癌术后复查的项目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术后1-3个月内,复查包括血常规、胸片或胸部CT,主要是看肺有没有复张、胸腔积液、肺炎、术后贫血的改变。 2、在术后三个月,尤其是在术后的两年内,做胸部CT和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3、若合并其他的不舒服,必要的时候可以加骨扫描、腹部CT以及头颅的磁共振。
按照老百姓的说法,肺腺癌侵犯胸膜没有转移,认为是早期。 在学术上应该严格按照TNM分期来分期,侵犯胸膜从T分期上应该是T2,没有转移包括没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就是N0M0,这种分期就是1B期,算是肺癌分期中,早期较晚的类型。 如果有胸膜侵犯的情况下,患者有敏感的驱动基因,建议靶向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肺腺癌引起胸腔积液的治疗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充分引流胸腔减,减少对肺的压迫,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2、用某些药物让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形成黏连。 3、做胸膜固定术,让胸水没有地方产生,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当的延长生存时间。
肺腺癌患者术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临床医生强烈建议做基因检测,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管分期再早的癌症总有一定的复发概率,在复发后,如果有敏感的驱动基因,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化疗以及其他治疗。 2、切除的标本中放置超过三个月到半年后,再做基因测序,效果就差很多,有时甚至于还不能取得有效的组织。
1A期肺腺癌术后预防复发有: 1、按时定期的复查。 2、有些治疗可以相对积极一点,如短期内使用靶向药物,当然目前学术上还有争议。 3、增强患者的营养,改善全身情况。 1A期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相对较低,但1A期要注意看是1A1、1A2还是1A3,数字越大,复发的概率越高,另外还要仔细看肿瘤具体的分型。
肺癌的免疫治疗,目前是肺癌治疗中比较新的领域,主要有几大类: 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一般认为打胸腺肽,或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2、PD-1、PDL-1类的药物:这类药物目前针对肺癌治疗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疗效。 3、在最新的指南中,斯鲁利单抗或特瑞普利单抗,对小细胞癌的疗效是非常的确切的。
没法手术的肺腺癌,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还是很多的,手术只是一个局部治疗方案。 若肿瘤已经超越了手术操作的范围,手术没办法把局部的肿瘤清除干净,治疗就只能必须考虑全身治疗: 1、化疗或靶向治疗。2、增强患者的全身营养及抵抗力。3、增强患者的营养:尤其是对于体质比较虚弱、营养不良的患者。4、心理辅导。
肺腺癌骨转移在治疗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主要是考虑靶向治疗或化疗。 2、对于局部可以考虑通过放疗来抑制肿瘤的发生,若局部已经造成了病理性骨折,尤其是对于脊柱的病理性骨折,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容易造成瘫痪,这时就需要骨科大夫出场,对于局部的病理性骨折进行加固,从而避免截瘫的后果。
肺腺癌咳血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身体处于侧卧位,让呼吸道中间血液通过缓慢的深呼吸,逐渐把血咳嗽出来,同时用有效的止血药物。 更根本的是针对腺癌本身做出一些治疗,包括靶向治疗或者是化疗。如果患者的位置适合手术,手术是一种不二之选。
双肺多发结节和手术之间不成正比。具体分析如下: 1、不需要手术:双肺多发结节需要看结节的大小、密度、生长情况。 2、双肺多发结节即便需要手术,也要根据结节的危险程度、危及生命的程度,以及从影像学上看更像恶性肿瘤的程度。我们判断手术的顺序,要考虑患者损失了一侧肺之后,对侧能不能做手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