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髋、膝关节疾病、小儿骨关节病、风湿病、股骨头坏死、髋膝关节置换、强直性脊柱炎、血...
上下楼梯时膝盖痛,不一定需要换关节。 这种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膝盖劳损、半月板损伤或骨性关节炎。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保守方法缓解疼痛。 只有当膝关节病变严重,如严重的关节炎导致关节发生畸形,功能受限,甚至无法活动,或蹲下和站起来有问题,且保守治疗无效时,才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蹲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膝盖有时候会发出嘎嘎的响声。这种响声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膝盖响仅是单纯的弹响,没有伴随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那么通常这只是身体上的弹响。这种弹响多数是由关节面、软骨、滑膜、韧带之间的磨损或碰撞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建议不需要治疗。 然而,如果膝盖响伴有疼痛、卡顿或无力,可能是半月板损伤或骨性关节炎,这时则需要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关节痛,需要警惕以下情况: 一是警惕糖尿病性骨关节病,这是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可引起关节的畸形和疼痛,例如有些病人形成了下颌式关节; 二是警惕骨质疏松,长期高血糖会影响钙磷代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进而引起关节的疼痛; 三是警惕感染,糖尿病患者抵抗力比较低下,关节处容易发生感染,引发疼痛,例如有些病人会引起糖尿病足发生的坏死; 四是警惕药物副作用,某些降糖药物可能会引起关节的疼痛不良。出现关节痛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人工髋关节使用的年限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在10到20年左右。 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体重、活动量,假体的材料与设计,手术技术,以及术后的保养情况。对于年轻、体重特别大、活动量比较大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磨损就快。如果是用高质量的假体,包括陶瓷的假体,包括手术做得非常好,机器人帮做,术后患者注意保护关节,那么它的年限可能会相对延长。
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有多种。 首先是运动损伤,如过度运动导致的肌肉拉伤、韧带损伤,或者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其次,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也会引发疼痛。再者,股骨头缺血坏死多因长期饮酒和使用激素等引起。 另外,椎间盘突出症有时也会压迫神经,导致髋关节周围有牵扯痛。还有,感染和肿瘤也会导致髋关节疼痛。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手术,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关节红肿、疼痛、发热,以及术中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导致的局部出血、麻木、运动障碍。术后还可能发生关节粘连,影响关节活动度。此外,麻醉也存在风险,如过敏和呼吸抑制。 然而,在专业医生操作、及时全面的手术评估和术后护理下,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正逐渐降低。
新生儿的腿纹不对称,不一定要做B超。 若只是单纯的腿不对称,宝宝的双腿活动自如,双下肢等长且没有其他异常,这种情况密切观察即可。 但如果伴有双侧下肢活动不同、伴有弹响、伴有家族的髋关节发炎或发育不良的病史,建议做B超,以排除关节发育不良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引起膝关节的疼痛。 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支配下肢的神经时,会引起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的症状。 由于膝关节的神经支配与腰部的神经有一定关联,所以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等表现,尤其是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腰4、腰5、骶1神经根时,更容易引发膝关节周围的不适。 但膝关节疼痛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引起,需要综合进行判断。
如果膝盖肿得像馒头,首先应减少活动,避免膝盖负重,尽量多休息,并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可以在肿胀初期冰敷以减轻肿胀或疼痛,后期可以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膝盖保温。 如果膝盖肿胀特别严重,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一定要看医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类风湿、痛风或血肿。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检查,如X光、CT、核磁共振,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抽取积液等。
股骨头坏死早期的治愈情况因原因而异。 它可能由喝酒、激素或外伤引起,导致股骨血供中断,进而造成骨头内骨细胞和骨髓成分坏死。如果坏死区域的血供良好,可能会自我修复。 然而,如果病人继续饮酒或使用激素,恢复速度会变慢。早期发现病情并减轻负重、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干预,可以延缓病情并截断恶化。 在我们这里,70%至80%的早期病人后期恢复较好。一旦发生塌陷,病情将恶化,恢复变得困难。
久坐后髋部僵硬,可不一定是关节炎。 虽然髋关节炎可能导致髋部僵硬、疼痛及活动受限,但久坐后髋部僵硬也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髋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所致。 一般通过活动、热敷可以缓解,而关节炎引发的僵硬多在活动后也难以完全缓解,且可能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会有相应的表现,因此仅久坐后髋部僵硬,不能直接判定为关节炎。
膝盖突然卡住了动不了,蹲也不行,上下楼梯也不行,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半月板损伤,常因扭转外力引起的损伤,在活动时可能会处于卡顿; 二是关节游离体,多有关节退变等,导致软骨或者骨质脱落形成,会阻碍关节的正常活动; 三是滑膜皱襞综合征,滑膜增生肥厚嵌入关节间隙,引起关节绞索卡顿; 四是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也可能引起关节的稳定性,导致出现卡顿的类似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情发作期可能需要适当的卧床休息,以缓解疼痛和疲劳,减轻脊柱和关节的压力。 但长期卧床不利于病情恢复,反而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在病情缓解期,患者应尽量保持适当的活动,进行规律的康复训练,如伸展运动和瑜伽,这有助于维持脊柱和关节的活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不一定必须手术,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考虑。 举个例子,如果这个病人100岁了,有肺炎,心脏功能又不好,一定要做手术吗?也不一定。 所以说,如果身体情况较好,没有什么基础疾病,手术后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长期卧床引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通常我们都建议手术的。 刚才讲的100岁的老人,有多种严重疾病,没有耐受手术的能力,或者骨折较轻,移位不明显,嵌插型股骨颈骨折,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给大家牵引卧床休息,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
膝关节有积液,抽了之后当然有可能会复发。 如果导致积液的原因没有根本清除,比如关节的损伤、炎症或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积液有可能二次再出现。例如骨性关节炎,关节炎发生磨损了,滑膜炎是持续的。即使抽了积液,不好好休息,到处乱跑,这种再次刺激还会产生积液。 所以如果在抽积液后,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不积极地配合康复,减少关节的负重和损伤,这种积液的复发率还是比较高的。
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脱位需要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避免过度弯腰,尤其是超过90度的动作,包括不能翘二郎腿。 其次,凳子一定要高,有扶手,尽量让脚不着地,也不要坐马桶,这些措施都可以避免关节脱位。 再者,术后应避免侧卧,身体卧过来时,在腿中间加个枕头,防止腿的来回调动。 另外,上下楼梯时,要先上好的一侧,再上坏的一侧,即健侧优先,患侧在后的原则。最后,应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腰腿痛可能会引起膝盖的疼痛,因为腰椎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引起下肢包括膝盖部疼痛和麻木等症状。 此外,腰部肌肉紧张或者劳损,也可能通过身体的力学平衡改变,影响到膝关节的受力,进而引发膝关节的疼痛。但膝盖痛可能是由于膝盖本身的疾病导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晨僵若超过一个小时,常常与类风湿相关,这是类风湿常见的症状。 但不能仅据此诊断类风湿。其他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在病情活动期也会出现晨僵。此外,一些非疾病因素,如过度劳累、打夹板、打石膏、睡眠姿势不好,也会导致晨僵。 因此,要明确诊断类风湿,需要结合关节疼痛、肿胀等具体情况,以及类风湿因子、抗CCP等实验检查,包括抗DNA(一个抗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进行综合判断。
关节疼痛不是只能静养。 适当地休息对于缓解疼痛有帮助,但长期静养可能会导致关节的僵硬和肌肉萎缩,反而不利于关节恢复。 对一些关节疼痛的病人,在疼痛缓解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如关节的屈伸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等,这有助于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关节的功能。但锻炼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以加重病情。
孩子说腿痛那可不一定生长痛,临床上我们太常见了。 生长痛通常是发生在夜间的,疼痛部位可以在大腿内侧、小腿后侧、膝盖等,一般为双侧,且疼痛程度比较轻,孩子活动不受限制,没有红肿、没有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压痛。 但是如果孩子腿痛伴有发热、肿胀、活动障碍或者疼痛部位不典型、疼痛剧烈、晚上可以痛醒的,可能是外伤、可能关节炎、可能是幼儿型的类风湿,还可能是骨髓炎,包括肿瘤等等,这些一定要看医生,明确原因。